很多当事人都希望自己能请到有名的律师,认为这样胜算更大。其实这并不可取。因为在我国律师并无大小之分,法律赋予每个律师的权利是平等的。我们认为多数律师还是名实相符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所谓的名律师名不副实,本文主要解读这部分律师。
第一:名律师的性价比。
名律师之所以能成为名律师,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金钱的,必然要求更多的回报。一般名律师的收费标准要比普通律师要高,如果标准相似甚至低于普通律师的话,那当事人一定要注意了。比如一个原先月薪过万的人突然跳槽到一个月薪只有一千的公司,是值得怀疑的。
第二:名律师的真实性。
在商品流通领域会有驰名商标、中国名牌,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但律师这一行业基本没有这一标准。社会上一些所谓的名律师其实是靠包装出来的,只徒有其名。如果只靠闷头做案子,一辈子能有多少当事人?能出名的几率不是很大,多数是靠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炒作火起来的,更有甚者有些律师靠在百度等搜索引擎做广告、在各大律师网站、法律咨询网站做广告甚至在论坛发帖就自己标榜是名律师。这些名律师的真实性深受怀疑。
第三:名律师是否有真才实学。
既为名律师,其功利心一般要强于普通律师,有的律师把大部分时间精力都放在如何宣传出名上,能否静下心来做学问分析案情值得研究。并且成为名律师后,心态容易浮躁,能否有时间精力与心态再学习也值得考察。律师应该是法律与实务的专家,是来帮当事人解决问题的,不是娱乐公众人物。
第四:名律师的时间与精力。
我们会注意到有些律师在网上解答法律咨询每天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人的时间与精力都是有限的,作为名律师他还是否有时间精力认真做好当事人的案子,有时间充电吗?抑或是网上解答法律咨询的都是其律师助理、做案子的是其律师助理?
第五:名律师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打官司主要取决于案件本身的事实以及律师对案件的把握程度,再有名的律师也不可能颠倒黑白,断案在法官,还有法治环境等各种因素。比如在美国个人人身损害赔偿的案子能做到上千万上亿,但在中国再有名的律师目前也是无法做到的。
第六:名律师也有败诉的可能性。
上面讲到了,律师只是案件的推动人之一但不是裁判的决策人,再有名的律师也存在败诉的风险。
第七:名律师不等于样样通。
再出名的内科医生的外科水平也不一定比一个外科实习生水平高,实际上,所谓的名律师一般只在某个领域做得比较好。法律的划分很细,比如合同法、公司法、劳动法、刑法等,如果一个律师自称什么类型的案子都能做,那么服务质量肯定是要打折扣的,因为一个律师不可能精通每个领域。
第八:名律师没有特权。
在我国律师并无大小之分,法律赋予每个律师的权利是平等的。名律师也要受到法律法规、律师行业规定的约束。甚至受到更多的监督,其违法违规成本、风险更大。
第九:名律师不一定都是积极的因素。
一般来说,一方为名律师代理,对方肯定会悉心备战,而名律师却自以为自己经验丰富、名气大,疏于准备而败诉的也有很多例子。有些名律师自恃有名,架子大,难免会引起检察官、法官的反感,存在使法官做出对其案件结果不利裁判的风险。
第十:名律师的态度。
名律师一般在40-5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律师可能受家庭琐事、身体状况下降等因素困扰,案子做多了是否会对案子、对当事人麻痹、应付了事?是否只是自己挂个名或者只是做案源而把案子交给所里其他律师做?是否还能够尽职尽责都是需要认真考察的。
我们认为请什么样的律师应因案子而定。实际上,就一般的案子而言,一般的律师都足能胜任。选择律师时,你可通过看其对你案件的看法、办案思路以及曾经经办类似案件的经验,综合判断该律师的专长、服务态度等。如果一个律师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并且业务素质过硬,你大可放心委托他办理自己的案件。(原创:北京张春杰律师)
当事人聘请律师的误区之一:打破名律师的神话
评论
3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