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外语培训、IT培训之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目光集中在幼儿教育这一特殊领域当中,期待着在这一据统计数据估算市场容量逾千亿的市场中有所作为。然而学前教育民营化、义务教育化争论不休,民办幼儿园收费问题纠葛不断,加之行业领袖未能浮出水面,缺少典范效应,这些因素使得此行业投资人观望者甚众而实际投入者寥寥。那么,幼教市场究竟真面目如何,存在怎样的问题和机遇点,《中资教育投融资参考》将分两期对幼儿教育市场的情况进行全面展示,以期对此行业的从业者和欲淘金幼教行业的投资者以启示。
一、数字解读幼教市场发展潜力
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幼教市场的容量究竟有多大,一直众说纷纭,未有定论。下面这一组数据,将有助于我们粗略了解这个市场。
中国目前有11万所幼儿园(所);一亿多学龄前(1-6岁)儿童;每年以2000至3000万的速度增长;大中城市每个家庭每个月的儿童教育平均费用为500—800元。同时,全国现有0-3岁婴儿8000万,而且以每年2000万的速度在不断增长,据调查显示每个婴儿月平均用于教育的费用为150元。那么全国学前教育总的市场空间约为500亿。
有针对北京、上海、西安、成都、广州五城市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城市儿童的月消费额已超过了39亿元。这一情况从儿童消费的绝对量方面证明了儿童消费市场的巨大。消费者调查机构公布:城市儿童消费在家庭总支出当中所占比例超过33%的已占到家庭总数的90%,其份额已构成了家庭消费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小孩每月花费占家庭总收入的20%以上;44.29%的家庭每月用于养育子女方面的费用在500元到1000元之间。以北京市为例,月收入在1500元的家庭小孩月消费额为532元,月收入达到5000元的家庭每月用于小孩的消费额则是1135元。如果按每个小孩月消费额的30%用于教育消费计算,早教市场的前景高达数百亿元。
目前,中国的人口基数已达13亿,以目前1.3%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50年之内市场规模根本不会有较大的变化,即使100年内,它也仍然是一个充满无限诱惑力的市场。
二、学前教育的民营化趋势
众所周知,尽管改革开放30余年来,民办教育的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绝大多数细分领域众,与实力雄厚、历史悠久的公办教育机构相比,民办教育整体上依然处于补充和从属的地位。尤其是对于义务教育范畴内的中小学教育,在经历了一段辉煌的时期后,民办中小学教育的发展趋缓,甚至出现了整体走弱的态势。但民办学前教育却似乎是其中的另类,呈现出了极为迅猛的发展态势。
据教育部统计,2005年全国共有幼儿园12.44万所,其中民办幼儿园6.88万所,比重高达55.3%,民办幼儿园在园儿童668.09万人。到2006年全国共有幼儿园13.05万所,其中民办幼儿园7.54所比重上升至57.8%,民办幼儿园在园儿童775.69万人。
2005年,上海有民办幼儿园225所,在园幼儿3.24万名,占全市幼儿数的12.2%。到2007年,这一比重上升为27.5%。
2006年,海口民办教育机构有605所,在校学生62825人。其中民办幼儿园357所,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的96%。
2007年,九江市民办幼儿园有902所,在园幼儿达86097人,占全市幼儿园在园幼儿的78.02%。
各地民办幼儿园已逐渐成为当地学前教育的主导力量,占据幼儿教育的半壁江山,数量上和在园儿童数上远远超过公办幼儿园。不仅如此,一些地方政府还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引导民办幼儿园的发展,甚至承认民办幼儿园的主导地位。
2006年,辽宁“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要求,形成以社区为依托,以政府办园为示范,以社会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格局,要鼓励在农村兴办民办幼儿园,鼓励举办0-6岁托幼一体化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建设示范性民办幼儿园,提升民办学前教育质量和水平。到2007年,全省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将达到32.9万人,占全省在园幼儿总数的46.9%。到2010年,全省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将达到45.2万人,占全省在园幼儿总数的56.3%。
2006年,湖北省宜昌市“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坚持“政府办骨干、鼓励社会办”的方针,大力发展民办幼儿教育,要求学前教育以民办为主,民办幼儿园在园儿童人数占全市在园儿童的90%以上。
2008年2月,昆明市委、市政府联合出台了两份关于教育改革的文件:《关于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设教育强市和加快民办教育发展两个文件的通知》和《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两份文件的精神可简单概括为“突破性发展民办教育”。文件称,“以强有力的政策举措推进民办教育发展,全面贯彻‘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像办公办教育那样大办民办教育。”民办教育着重于非义务教育领域,其中学前教育以民办为主,高中教育增量部分亦通过发展民办来实现。昆明市委、市政府认为,此举措的目的,在于通过扩大教育资源总量,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比重,破解群众子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随着文件颁布,学前教育改制这一块,被政府部署为首要目标,总体任务是,到2010年,民办学前教育比重要占到90%以上。
2008年5月,重庆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意见》出台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提出到2012年全市民办学前教育要占学前教育的70%以上。
学前教育市场之所以会形成民办教育主导的局面,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政府投入有限
资料显示,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教育投入最低的环节。2005年,我国幼儿教育的财政性经费约占幼儿教育总经费的63%,仅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额的1.3%。在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仍然存在低水平和不均衡现状的前提下,在教育财政资金本身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国家必然把主要的资金和精力放在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中,过多地依靠国家财政资金投入学前教育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
2、幼儿教育进入门槛相对较低
尽管当前高端幼教机构的投入往往不菲,但对于大多数二三线城市的普通幼儿园而言,无论是资金、专业性还是人员方面,其进入门槛相对于民办中小学都还是相对较低的。而很多大型幼教机构,也正是由这种小规模的幼儿园滚动发展而来的。较低的准入门槛使得民办幼儿教育具有较大的基数,而其中的佼佼者经过发展成为整个学前教育市场的主力军。
3、民办学前教育理念先进、机制灵活,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在中国,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极为迫切,他们希望孩子能够接受与众不同的优质教育,在这方面,与更加强调整齐划一的公立教育机构相比,以满足多元化需求为特点的民办学前教育自然具有难以比拟的巨大优势。特别是近些年来,众多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积极导入多元智能、感统训练、蒙特梭利、双语等新兴教育理念,使其在与公立教育机构的竞争中占据了有利的地位。
中资教育研究所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