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对于具体的北京管理者和决策者来说,拿出凭证入校这样的解决办法(人称“封校”)实在是无奈之举,情有可原。他们可以举出无数个理由,佐证他们这样做是有道理、有必要、有苦衷的。我同情他们,但并不意味着我赞成和支持他们。
北大封校,实质反映了中国一流的大学,作为社会思想策源地和输出地,已经丧失了对中国社会的自信。他们已经不敢相信,中国社会的民众,尤其是底层民众是守法的、有自尊的、有良心的、有希望的。他们封校的理由冠冕堂皇,但无非是从治安、秩序、环境三个方面挣扎。为什么他们对中国社会,甚至北京社会的治安、秩序、环境没有信心,要采取这种保守、落后、封闭的做法?——归根结底,还是源自他们对自己失去信心。
无论全球大学排名中,北京大学排了第几,进步还是退步了多少名,改革开放30年,北京大学基本上没输出过治国治家治理社会的思想,有的只是荒唐事,张维迎这样的有争议“经济学家”。我并不放弃对北京大学诸多前辈和优秀师生的景仰与尊重,但作为一所中国最好的大学,北京大学没有走在中国社会的前面,没有拿出引领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思想方略。北京大学早已经沦为不出大文学家、不出大史学家、不出大法学家、不出大经济学家、不出大哲学家的、不出大社会学家的令人失望的平庸大学的代名词。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失败的典型代表。在经济危机面前,我们看不到北京大学的所谓经济学家们有何作为,在法制溃烂的现实面前,我们看不到北京大学的所谓法学家们有何建树,在社会转型亟需改革的不确定时代,我们同样看不见北京大学的所谓社会学家们有何创新务实的中国社会发展新思维。
是的,我们无须责难和苛求北京大学,他们也很无辜,他们也同样不幸生在中国。北京大学的领导也是人啊。这让我想起一句网络名言:党也有难处,领导心里也不好受。
但在大是大非面前,我实在无法容忍,北京大学这种自绝于社会,和社会割裂,划清界线的愚蠢做法。一方面要求我们的大学生要到基层去,要到穷苦的边疆去,要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与此同时,却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的大学生,你和他们不同,他们没有合法的证件,不能影响到你们的学习和生活,他们比你们低一个等级,他们没有资格进入校园……我实在无法忍受,本来应该敞开大门,甚至收留社会底层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者的神圣思想殿堂,追求“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校园,提出过“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口号的北京大学,今天,居然失去了对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社会底层绝大多数人的信心。
我担心,如此以往,北京大学将失去团结起来的基础,再也无法胸怀天下,更难以相信,他们在振兴中华方面还会有何贡献。对一部分人封闭大门,标志着北京大学丧失了忧国忧民的勇气和信心,标志着北京大学已经不敢正视中国的社会现实,放弃了对中国国民的救赎与责任,标志着北京大学从此失去了作为大学的内在资格。
我最多只好奢望他们不要参与和官僚的勾结,不要成为所谓精英阶层压迫和剥削中国平民百姓的帮凶,不要成为阻止中国社会进步的障碍。
PS:我碰巧读到这篇文章,不由得暗暗叫好。作者蓝维维我不知道是谁,从博客照片上看,一个满面笑容的男孩子,应该是个80后小青年了。他这篇写北大的文章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一拍即合。不知本人是否就是北大的学生,有感而发更过瘾。
请继续——
陈明远给大家的贺年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