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之前话“穷忙”
关键词:穷忙族 逃离都市 追求轨迹 国民幸福指数
每到节假日的前夕,整个中国就会形成一轮逃离都市的热潮。虽是暂时的逃离,却每个人依然归心似箭。
虽然要在火车站排队数个晚上,虽然要承受黄牛的盘剥,虽然要承受远途劳顿之苦,虽然短暂的团聚之后又要分离,但得到那张回家的火车票都会使得内心的期待得以填补和报偿,面对那些只能无奈地在异地过年的人,俨然胜利者姿态。
对比较偏远的人而言,虽然那仅仅换来3-4天短暂的相聚,却要换得持续半个月以上的工作不在状态。假如算上人心浮动与春季心情躁动,这一因素影响的大约要持续将近两个月的时间。
这从企业管理与生产力的角度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固然如此,但对人的情绪安抚的角度却是一种调节。而且客观地说,尤其是长期生活在移项都市的喧嚣与烦躁中的人而言,就更需要对心绪进行有效调节了。
在都市里的人群,互相问候的时候,总是会说自己是在“穷忙”,有媒体称此类人“穷忙族”。
“穷忙族”成为今年的网络流行词汇之一。
穷忙族是一个舶来词,英语词组为“working poor”,指那些每天超时工作,薪水却没有相应增加,不仅无力置产,甚至还要为养老金担忧的人。年底已至,很多人发现自己一年忙到头,每天忙碌却不见收入增加和生活有收益,感觉越忙越穷,同时,一些调查还发现,大多数人存在忙了以后看不到希望的可怕状态。
2008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腾讯新闻中心展开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75%的人自认为是“穷忙族”,其中有82.6%的人为在职者,9.2%的人为学生。
调查显示,60.9%的人认为“穷忙族”拼命工作却得不到回报、看不到太多希望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压力过大,竞争激烈;48.9%的人认为原因是“穷忙族”缺少合理的人生和职业规划;39.5%的人认为是由于起点太低机会太少;26%的人认为是太急于求成、反而容易受挫;24.5%的人认为是盲从、随大流造成的;18.8%的人认为是由于耐心不够。此外,此次调查中,88.1%的人因为竞争激烈而感到过压力,11.9%的人表示没有感到过压力。
美国、欧洲等资本主义国家最先开始出现穷忙族,亚洲最先出现穷忙族的是韩国和日本。中国经济水平提高后,受竞争、压力、社会环境等影响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穷忙族群,甚至包括月薪上万的白领也认为自己是穷忙族。
那么穷忙的本质是什么呢?
在本人看来,“穷忙族”产生的原因是个人欲望膨胀。穷忙是由于贪婪而追求,由于追求而忙碌,由于忙碌而内心空虚,由于内心空虚而缺乏安全感,由于缺乏安全感而愈发恐惧,这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而忙的根源都是由于穷,至少是感觉自己穷。
所谓人穷志短,穷就会有自卑感,就会对财富有渴求,就会变得仇富恶穷,形成对物质财富的追捧,而被追捧的物质财富就是一切根源。物质就成为貌似稀缺资源。
在穷忙者中,有些人忙碌并幸福,但相当多的人是无奈地忙碌。用忙碌来填补空虚,来消除恐惧,来增加安全感。很多专家都在以师长自居,给穷忙族提供建议,在那些建议中,有更多的(比如增加一技之长、去进修等等)是加剧焦虑情绪的内容。而焦虑是造成忙碌状态的根本,更是社会前行的推动力,忙碌是一种正常现象。
放眼看:穷忙不仅是个人或者一个种群的状态,由人组成的企业、城市乃至国家,不都是在穷忙吗!
比如,企业都在年度计划中挣扎,没有度过生死线的求生存,生存下来的求发展;取得发展的要融资、融了资的要上市,上了市的就要让财务报表好看,财务报表好看的要保持股价的坚挺。
再来看国家,每年都在以GDP作为衡量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作为目标与任务、甚至作为摊派与业绩考核标准来执行与衡量的,由于那指标或者是关乎颜面问题,或者是关乎地位饭碗问题,或者是关乎形象问题。以至必要的时候以部分虚构的数据来应付差事。
当全球都在负增长的预期中煎熬,当世界经济陷入停滞甚至倒退,依然在给中国施加高增长的压力。我们一直洋洋自得于“两位数的增长”,却在膨胀下忽视了内心的感受,成为发达国家新列强主义的投资与消费的提款机与金融危机的替罪羊。
国家难道不是在穷忙吗?
——我们到底有多少钱,那些钱到底能够干多少事,是在增值还是在缩水?钱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给人带来困扰、给社会带来不安定?
欲望带来追求。每个人都有自己设定的追求轨迹。
从被别人影响到拒绝被别人影响,从影响别人到影响群体,影响人群的含金量、职别、所可以带动的资源从低到高的规律,从民到企、从商到官、从地方到中央、从中央到国际等等,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人的追求轨迹,大体上遵循的是从物质到金钱,从金钱到知识,从知识到理论,从理论到方法,从方法到实践,从实践到思想,从思想到文化的,而所有这些都是一脉相承的。
——这是客观规律。
要从本质告别“穷忙”状态,首先要认识到忙的价值,对忙碌有积极的态度;其次是要摆脱穷的心态。最终是要对忙的状态有所制约。
很多时候,我们仅仅是感觉我们穷,是以物质跟别人进行对比而惭愧,其实“穷”仅仅是相对的,就如《易经》中的著名“阴阳鱼”的符号一样,物质与精神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开放后的视界变宽了,品牌的消费标准提高了。大家都认为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固然如此,但钱不是万能的。毕竟人不能沦落成为金钱的奴隶。金钱可以买到商品,将一切商品化,却无法买到幸福感受。
新一轮的产业革命的本质,就是使所有优秀的传统都从资源沦落成为包袱。
从精神到物质的追求是个务实的过程。在追求精神方面的成就者而言却是一种倒退。
为了民族精神不至于崩溃,不要再把GDP当成一切努力目标,什么“立8”“争9”、最不济的也是“7”,这些都是说给外人听的。我们需要的是国民幸福指数(或者国民满意指数)——姑且简称GHP或者GSP。
有人会说,混不出样子就无颜对“江东父老”,并把江东父老继续划分为在家殷殷期盼的父母、亲朋,老婆孩子、甚至昔日的师长与身边的挚友。其实,除了我们自己,没有别人有义务为我们设目标,我们是否成功只与我们的后代有关。
再去看浩如烟海的历史、越来越小的地球村。能够留在后人心中的又何止凤毛麟角所能够形容的?!
——你还想怎么样呢!
只有如此才能够释然,才能够从无奈的穷忙到充实的穷忙,从痛苦的穷忙变成快乐的穷忙。
贾春宝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email protected]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
附:关于金钱的一些警句:
金钱可以买到(人的帮手),但不一定能买到(人的信用)。
金钱可以买到(朋友的笑脸),但不一定能买到(朋友的真情);
金钱可以买到(心爱的人的欢心),但不一定能买到(心爱的人的真心)。
金钱能买到床铺,却买不到睡眠;
金钱能买到补药,却买不到健康;
金钱能买到食物,却买不到胃口;
金钱能买到书籍,却买不到知识;
金钱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
金钱可以买到钟表,但不一定能买到时间;
金钱可以买到外表的华丽,但不一定能买到内心的美丽;
金钱可以买到婚姻,但不一定能买到爱情;
金钱可以买到房子,但不一定能买到家庭;
金钱可以买到钟表,但不一定能买到时间;
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
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
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
钱可以买到纸笔,但买不到文思;
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
钱可以买到献媚,但买不到尊敬;
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
钱可以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
钱可以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威望
钱可以买到躯体,但买不到灵魂;
钱可以买到虚名,但买不到实学;
钱可以买到武器,但买不到和平;
钱可以买到小人的心,但买不到君子的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