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史,就会发现自从开始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起,国内诸多大问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政策),总是喜欢一致化。我还不知道这是为什么?而诸多大事的“一刀切”的做法本身就是“唯上主义”,那有点唯物主义的味道。中华人民共和国960万平方公里,56个民族,既有经济发达的国际大都市,也有人烟稀少、经济不发达的小山村。按行政区域,也曾有过六大行政区,30个省市自治区(再把港、澳、台及新增的重庆都列上,就是34个),还有不少条条管理的垂直系统,方方面面都有着自己特殊性。可是一个政策下来,也不管是否合适,条条块块都要坚决贯彻执行,正所谓保持一致。当然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目前还没完全统一),在政治上保持一致还可以说,要在经济发展上和其他方面也是如此一致,就不可能不出问题。
目前的专家精英舆论,对1958年起进行的人民公社化的农村经济改革不遗余力的抨击。可是在1978年起,全国推行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又是全部分田到户就是那么完美无暇了吗?城市里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与手工业的改造走的快了,那么现在一切都在搞的什么“现代企业制度”就那么顺应国情民情了吗?以前是化私为公,都说挫伤了人们的积极性;今天的大力化公为私就不伤民心了吗?君不见,当年在工业界全线推广的马胜利承包制已经成为历史,又有多少现实意义呢?翻开这新的一章,所谓什么现代企业制度,不过是西方100年前开始推行的玩意,就是那么适应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吗?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实事求是的对待社会的发展呢?胡总不是数次强调科学发展吗,既然是科学,就应该脚踏实地的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发展规划,而不是自中央到地方全部实行一刀切的政策。再者,凡上有政策者,下必有对策。但是这个对策是应建立在客观、实际、科学的基础上,而不是搞针对中央的具体政策而抵制、歪曲、甚至是背道而驰的自己区域性对策!多年前就有这样一句:共产党的经不错,就是让大大小小的和尚给念歪了!这不就是此类怪异现象的真实写照吗?!
还有可笑的是,最近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布通知:严格规定各级政府公务人员的办公使用面积,上至省部级,下至乡镇办公室,甚至细到正副都列出,挂长的和员都有各自的标准。不说等级森严的封建特权一览无余,何况这是实事求是吗?珠三角地区富裕村镇的条件,那要比偏远山区里的县衙不知好多少倍,怎么连公务人员用房都要全国统一呢?政府机关的办公场所是否奢华,应以当地实际情况而定,全国统一划标准是最不切合实际的!其次,按标准,未达到的政府部门,是否就可以大兴土木呢?那超过标准的是不是该退出或转让呢?不要怕盖好的房子没有人用,用一个比较典型的事例来说话:广东某镇的华侨事务办公室,编制人员8人,办公面积4500平米,层高四层加一个顶层会议室。这8位大员到是很实际也很平均,两人占一层楼,多下的顶层正好做会议室。而其临近的小学却是还在几间已被定为危房的建筑物里继续着义务教育,为什么不能让这个办公室的老大空闲用房让给小学校呢,这样不是更能发挥这个大楼的效用吗?还有就是地处豫西山区的河南卢氏县,县委县政府至今仍在一片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临时房屋里办公,不是也照样发挥着同级政府部门应有的效力吗?总不成责令他们立即盖标准办公楼吧!
“一刀切”的做法危害了中国很多年了,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地整改一下呢?天天叫唤理论联系实际、事实求是,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做到呢!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之灵魂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离开这个基点,其他都是闭门造车,不是空谈就是胡扯。于国于民百害而无一利。政府要推行科学发展,最好就从此基点做起。不要去做那些花里胡哨的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