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重视形而上学的理论研究


 

应重视理论的“形而上学”研究
2009-1-15
       自从四十多年前读了毛泽东的《实践论》,我就对于“形而上学”有了很坏印象,它似乎是唯心主义的空谈,对于社会发展毫无意义反而有害。最近我读了杨绛的书,杨绛说的一句话使我猛醒。我理解到中国当代理论研究落后,理论生态恶化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恰恰是“形而上学”研究的落后,甚至倒退。
       “形而上”是中国古代哲学名词,与“形而下”相对。《周易》中讲“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杨绛说,有没有对“形而上”境界的追求,想法总不一样。杨绛先生对于“形而上”的理解至深。
       我理解:
      第一、“形而上”是人的思想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它并不是人的头脑孤立产生的,
而是人的思想反映出来的。若不是由人的思想对外部客观事物反映出来的,就等于说:人的思想或人的一部分思想是头脑里天生的,自发产生的。这等于说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不一定是正确的。
       第二、人的“形而上”的认识,是从各种记载(书刊或记忆)的积累的信息中转换反映客观事物,被反映的对象是一种间接的信息,它也是客观的外在的事物。
第三、客观事物的物质形态有许多侧面,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是有形的表现,也可以是无形的表现,可以是直接的表现,也可以是间接的表现等等。
       第四、人的认识可以是直接的反映方式、间接的反映方式,还可以是转换的反映方式。对于事物的有形形态可以是直接的“形而下”的反映,对于事物的无形形态可以是间接的“形而上”的反映。
       第五、认识对于客观事物的“形而下”的反映和“形而上”的反映的统一,才是完整的。它决定了理论的真实性。按照统筹科学原理,整体的才可以真实的。
       第六、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客观事物越来越多的不同的侧面表现出来,可以是直接的表现,也可以是间接的表现出来,这就使得“形而下”的认识反映不能够完整地真实的反映客观对象,需要越来越多的“形而上”的认识客观世界。这将成为理论研究发展的方向。
       第七、理论的追求代表历史的进步。没有历史的进步,人类就永远不会脱离愚昧和低俗。
       第八、如果中国的理论研究仍然局限于毛泽东的观念指导,必将长期的制约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也就是中国社会重视“摸着石头过河”的重要原因,也是一次次的社会解放运动都难以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