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现乡村致富的道路
中组部官员称将进一步提高村党支部书记待遇
2009年01月30日10:00 来源:《长江日报》
昨(29)日,中组部部务委员、组织局局长傅思和在我市(武汉)调研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时透露,今年,中央将进一步提高村党支部书记待遇,进一步调动其带领农民致富的积极性。
提高基层领导的待遇是有必要,但带领致富说不如加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来得迫切实在。农村贫穷的根本是农民人口太多,想靠农业致富只有实现“社会分红",合理转移农村人口才是根本出路。xuyc 1.30.
走向共同富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道路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以一直是指导各级政府执政的一个基本概念,不管落实是否到位,对于农村社会的发展,强调党委带领农民致富是地方党委执政的一个普遍的提法。应该说,有过一些典型,但是基本上整个农村社会的发展没有相应的体制保障,农村社会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变化并不大。也可以说关于党委带领农民致富的提法做法基本是失败的。反而因为党委在农村中的作用因时代背景的影响,很多时候相应的腐败现象造成了农村社会的内部分裂和社会风气的恶化。之前有关文章中本人就多次强调,党管一切很多做法造成了很多恶劣的后果,农村社会中党委领导体制代替农村地方自治,影响也是十分恶劣的。现在农村居民有多少认同党支部的?有多少主动要入党的?中国要真正全面实现乡村致富的道路,首先必须实现基层地方的真正自治。在农村基层也不要期望说什么完善党内民主实现对基层干部的约束,农村基层干部也是农民,怎么实在怎么折腾吧。农民党员的党费应该取消,维持党员的规模和取得农村党员的誓言支持比什么都实在,而放弃党对自治基层的直接领导同样是农民期盼的实在举措。这一点不放弃,农村社会的自治也是无从谈起的。就象之前本人提出实现地方自治没有地方自己的财力来源只是空谈一样,有钱有人才能办成事。
带领致富说不如加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来得迫切实在。关于这一点事实切实如此,我是举双手赞成。农村社会自古以来都有徭役之事,其中也有很多是本地方的公益事业的活动,比如水利,道路。农民没钱也是可以办成很多事的,关键是要有人带头组织。而最佳的主动组织模式莫过于地方自治选举推举出带头人和其相关的方案。农村社会的治理,把主题定在公益事业上是正确的。至于农村社会的致富,应该说是制度安排问题。农业要致富必须看政府的补贴和经营模式的整合,而这也决定只能是少部分人的事情。那么大部分农村居民的出路在现代社会可以依靠“社会分红”获得基本生存保障,而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前的文章我说过,农村的资源要资本化,必须有“社会分红”来构建其农村居民的资产合理估值基础。有了相应的资源的资本化,农村的出路应该会极大扩展。不过自治机构也是一级“政府”,政府的主要功能不是发展经济,而是服务民生,定位在加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是绝对正确的。
有了“社会分红”,农村社会将向未来的乡村社会发展,务农将不是乡村社会的主业,乡村社会的居民也将不再是以农民为主体。至于原来的农村人口是否向外转移,那将是自由的,乡村的大舞台和优越的生存环境不见得会发生人口的外向转移。各种就业方式的扩展,特别是网络社会的架构下,也可能人口会逐步象乡村社会迁移。
愿望是美好的,道路是要踏实走出来的。当前的地方自治的理念还有待明确,党管一切的现实有待论证,但不管政治层面是如何,经济层面的“社会分红”先走一步是没有障碍的。政治体制的变更还有一段历程,不过相关的管理主题的变化也是可以逐步推进的。明确加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作为农村社会的管理主题在当前尤显明智。
2009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