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移动和联通,一个都不能少
从1978年到2008年,我国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的历程。为纪念我国改革开放的标志——中共11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中共中央特意在2008年12月18日又召开了纪念大会。在会上,胡总书记用平民化的语言,做了关于“不折腾”的报告。
改革开放的30年,给全中国人民带来的变化无疑是巨大的。而这30年又是我们这一代人所亲身经历的:不论是从接受教育,还是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说我们都是改革的受益者。我们是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声,走进大学校门的。如果没有教育的开放,我们很多同学也不可能走出国门留学海外。如果没有经济体制的改革,我们的生活肯定没有现在这样丰富多彩。时值改革开放30年的纪念,我总想着要是要写点什么的。但是却总也不知道从何处着手。30年,经过的太多太多了。。。。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我收到一个又一个的祝福短信,接到了一个又一个的祝福的电话。。。望着桌上铃声此起彼伏的手机和电话机,我不由得产生了很多的回忆。
大概在中苏友好的50年代起,国人就有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美好愿望。我应该是属于生在福中的孩子,自打一出生就住在有厨房和卫生间的单元楼房里,过着“楼上楼下”的生活。虽然那时也会遇到停电的时候,但电灯是主要的照明工具,而蜡烛只是不时之需的备用物。所以,自打我小时候,楼上楼下和电灯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唯独电话能成为我奢侈的企盼。
记得小的时候,偌大的家属宿舍区,只有大门口的门卫间有一部公用电话。但也很少见有人打。因为很少有人家里有电话,你打给谁?如果遇到有急事,别人给你打电话,也只能打到家属院的门卫室,请求门卫来叫你,但这种事情是不能经常有的。所以,偶尔会听到门卫老大爷在楼下院子里高喊:xxx电话。我至今还记得那位老大爷姓丁。直到改革开放后,落实所谓的知识分子政策,学校才给我们家里按了电话,是由总机接转的那种分机电话。这时我们家才真正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好日子。
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邮电学院当老师。邮电学院果然是近水楼台,每栋学生宿舍的门口都有一部电话,我住的教工集体宿舍里自然也有,而且我的宿舍就在一进楼门的第一间,用起来很是方便。但是,时间一长就觉得烦了:电话铃太吵了。大清早,就有电话打进来,炒得你睡不着觉。你不接它就响个不停;你接了,不是找你的,你还得去叫别人。特别是三楼年轻女老师,电话特别多。
结婚后,又离开邮电学院出来住,打电话就不这么方便了。一是家里装电话很困难,要找人。另一个方面是太贵,装一部电话要3000多元。所以,我们家的电话是97年才装上的。那个时候,大哥大都已经不时髦了。
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不论是家里装的电话,还是手里拿的手机,都是一个主,叫电信局,电信局什么时间改称“中国电信”的,已经没有印象了,反正大家还都是叫电信局。到了1994年,据说是为了打破垄断、深化改革,国家又成立了一个新的通信公司,叫联通。于是,市场就形成了电信、联通相互竞争的格局。但是,新成立的联通如何能与老牌的电信相抗衡啊。所以,那时我的手机和家里的电话都是电信局的。再后来,电信局被拆分成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两大块,于是我们家的固定电话和手机也分家了:固话归属中国电信,手机归属中国移动。对于我来说,电信局拆分的结果,除了交电话费时要跑两个地方了以外,到也没有什么其他的改变。
2002年的时候,联通公司推出新式手机,名叫cdma,据说保密性强,辐射低。我在北京联通当老总的朋友极力向我推荐,并免费送给我cdma手机和与我们家电话后四位数相同的手机号码,盛情难却,只好接受。之后,我除了手里要拿两个手机外,每个月交电话费的地方也就变成了三个。移动、联通、电信。一个都不能少。
那时候,虽然我口袋里没有多少钱,但我俨然已经是“赚钱了,不知道怎么花”的主。我左手一只GSM,右手一只cdma,出门要揣着两个手机,电话一响,得看看是哪个手里面的机子在叫唤,一时间很是风光。在办公室就更热闹了,再加上一部座机,有时候三部电话一起响,很是热闹。
当移动和联通在无线通信中相互竞争得不亦乐乎的时候,信息产业部又主导了固定电话行业内的竞争——中国电信南北分拆了:南方地区仍然叫中国电信,北方10省则改称中国网通。南北分拆后之后,电信、网通相互渗透,再加上一个新公司铁通。固话行业也唱起了三国演义。通信领域的三国大战自然要是要打到寻常百姓家里的。我们家的电话倒是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只是原属中国电信的固定电话现在改换门庭到了中国网通的名下。但是,我父母家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家里装有三部固定电话,分别放在客厅的三个角落里,一有电话来要先竖着耳朵仔细辨认一下声音来自何方,然后再奔将过去。折腾着老头老太太一溜够。更可怜的是,每到月初交电话费,他们总也搞不清楚应该进哪个门去交哪一部电话的费用。
《三国演义》里的头一句话便是: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估计工信部的领导们是熟读三国,所以深谙此道。于是,中国通信行业有史以来最大重组就开始了:移动收购铁通,联通与网通合并,电信花钱购买联通的CDMA业务。中国通信业正式进入三国大战时期。
我原本是期望通信业的这次整合能减少我的通讯设备的“主子”的个数。可是,等重组的事儿一落听,我发现我的两部手机和家里的固定电话的主子依旧是:移动、联通和电信,一个都不能少。只不过具体的归属有所改变:GSM的手机依旧归属移动,原本属于联通的CDMA手机,这回子归了电信了,而固定电话,因为联通与网通的合并,现在算是联通的了。整个颠倒了个个。瞧,这通乱。
可以说,我国通信业的发展状况就是我国30年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通信业的高速发展使得寻常百姓受益极大。从高价装不到电话,到现在花几百块就能买一部带号的手机;从门卫“传呼”电话,到坐在家里就可以高速上网。通讯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便利与便宜,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纵观我国通信业30年来的改革过程,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在这个过程中充满着“折腾”。不说别的,电信业的每一次“分”与“拆”都不可避免地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每一次重组其成本都是巨大的,而这些重组的成本是需要整个社会来“买单”的。
回首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通信行业的变化,我们或许能更深刻地领会胡总书记所提出的“三不”:“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