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硅谷的孩子,曾经热衷“收购”,并以“买下你父亲(的公司)”为荣。
被收购,就失败?这个问题,要问卖了港湾的李一男,他现在百度喊云搜索。这个问题,也可以问博客动力的卢亮,可惜博客网也被收购,找他不容易。
两种公司很适合被收购。一是资金链可能断裂。像Chinaren,卖给Sohu后校友录的香火至今未断。另一种是上市无望,收益却一直不错。好耶被分众收购,是其中的典型。值得关注的是,好耶的朱海龙与江南春的私交甚好,两家公司,传言经常共用会议室。新浪CEO曹国伟,也是分众独立董事,新浪分众收购的资本力量,可见端倪。
好耶被收购,当时叫好声最大的,是“变相上市”。7000万美元现金和价值1.55亿美元的分众股票,足够好耶的高管们兑现期权。现在,分众出售户外广告业务后,纳斯达克上8美元的分众,最有价值的业务就是好耶。好耶上市的目标,终实现了!
分众被收购,是一种成功吗?这是看到一堆赞美的文章后,突发奇想。“当所有人都冲进去的时候赶紧出来,所有人都不玩了再冲进去。”香港超人李嘉诚的箴言,这个时侯被挖掘,证明分众跑出户外广告的英明神武。
分众被收购成功吗?其实分众不用讳言,在中国,被收购并不是成功的象征。“有时候选择就是放弃,但你一定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 “早期也许放弃的多了点,但我无怨无悔,最重要的是我‘过关’了,我选择了成功。”这些都是2007年,江南春的真心话,是不是也适用于分众户外广告被新浪收购?
江南春认为,收购是实现扩张一个很好的工具。被收购,是不是意味着战略收缩?分众的主营业务,户外广告,卖给新浪。从大战略往好的方向分析,新媒体巨无霸诞生。但其中最大的获利者是谁?新浪的CEO,面对第三季度盈利的萎缩,不做点什么难以对董事会,投资人交待;江南春因被央视曝光的无线业务,股票暴跌,调低第四季度预期,自救也是唯一选择。
金融危机刚吹进中国,相熟的人告知,某视频网站想重提被收购。其实,对分众来说,被收购也未尝不是件好事。江南春去年还说,放弃是为了“过关”,选择成功。尽管在中国,被收购是追求活下去,或曲线上市的颜面之词。但对于上市公司分众来说,还真要先“过关”。一蹶不振的股价,持续调低的收入预期,金融危机下广告收入的不确定性,很难想象,还有比被收购,更能对投资人,股东,董事会更好的交待方式。
过关金融危机,是不是就可以选择成功?面对股价曾接近80美元,冷看股价的临近8美元,我们很难猜出正确答案。显而易见的是,“活下去”有可能“成功”,这是永恒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