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成立政府公务员财产申报网


  公务员财产制度,应该由自行申报和部门监督双重管理的制度,网络横行的时代已进入中国,每个公务员都被一张无形的网网在其中.面对这个课题,谁是操作主体就成了另一个难题:由谁来操作呢?纪委?监察部?检察院?如果这样的话,那纪委或者监察部或者检察院又由谁来监控呢?人大肯定是最佳人选,但又面临着不专业的尴尬,为了完善中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这一步迟早都是要走出来的。

  财产申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动产、不动产、有价证券、债权、债务、礼品馈赠、招待费以及可能与公职发生冲突的利益等。如美国规定财产申报的内容不仅包括劳务所得、投资收益,而且包括买卖交易情况、接受的赠与和赔偿以及债务和受雇职位的情况,而韩国甚至要求申报人说明财产取得的具体日期及经过。

  财产申报的种类一般可分为三种:一是初任申报指公职人员应在出任后的一定日期内,就其现有的财产状况进行申报,如新加坡为到职时,韩国为任职后一个月内;二是日常申报,指任职后在国家法定的申报日期进行申报,如俄罗斯为不得晚于第二年的4月1日;三是离职申报,指公职人员因特定职务任期届满,或者不再从事国家公务活动,或者因年龄等原因而离退休时,必须申报其全部财产。

  财产申报的受理与审查机关有两种设置模式:一种是受理机关与审查机关相结合的模式,这也是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模式,受理机关同时肩负着对申报材料的审查职责;另一种是受理与审查机关相分离的模式,其典型代表是韩国,其财产申报的受理机关是国家机关的内部各专门部门,而审查机关则是公职人员道德委员会。

  早在1766年瑞典公民就有权查阅官员直到首相的财产与纳税状况;美国规定,行政官员、议会议员、法官等15000名官员的财产必须公布;韩国1993年开始“阳光运动”,1993年2月25日金泳三总统率先公布个人财产,1993年5月27日韩国国会通过了“公职人员财产登记制度”,规定自总统以下34000多人必须申报财产、1670名高官必须向社会公布财产;实行金融实名的制度——大多数先进国家都规定,存款取款必须使用真实姓名。韩国1993年8月12日起实行实名制,同时清查匿名存款,两位前总统全斗焕、卢泰愚的巨额秘密资金案由此东窗事发。

  大多数的西方国家都建立了全国性的税务登记号码,即纳税人鉴别号码(美国采用全国性的社会保险号码)。登记号码的建立不仅方便了税务机关进行登记管理,也为纳税人信息资料的计算机管理和进行税务审计奠定了基础。在纳税申报制度中,几乎所有西方国家在税法上都明确规定了纳税人必须按期向税务机关提交纳税申报表及有关的财务报表。这些申报表不仅按税种制定,在某些税种中还要按不同的纳税人和不同纳税事项制定。以所得税的申报为例,美国税法规定的涉及所得税的申报表多达25种;法国规定,公司企业在年度终了后的3个月内,必须向税务机关申报7种报表;德国规定,每年的5月31日前,公司企业必须报出上年度的所得税申报表,逾期不报的,最高可处以税款12%的罚金。这些西方国家对税收申报的法律规定都是既详细又严厉。

  公务员的收入相对于普通人而言,是高出一大截的,如何能尽快提高公民的收入,是摆在国家政府领导人面前一件最重要的事。美国人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已经认识到,既然有大量商品卖不出去,而许多中下收入的社会成员又非常需要这些商品,那么,就鼓励金融机构把富人的钱先借出去,用消费信贷的办法借给中下收入的人先花起来,然后再让他们慢慢还,让经济链条先运转起来,让大家继续有钱可赚。这样,富人的闲暇货币就成了润滑剂,缺钱的中下层社会成员也可以贷款买汽车买房子买生活必需品了,俨然成了中产阶级;中上等阶层成员收入可以继续增加,其名下的资产拥有量又开始迅速膨胀,虽然这些资产的绝大多数是银行存折、股票和债权单据等毫无使用价值的帐单,但在心理上却让这些人获得了成就感。

  也就是说,消费信贷的基本原则是把富人占有的实物财富储藏在穷人手里,让大多数事实上的穷人成为名义上的中产阶级。因此大多数美国人一大学毕业就可以贷款买房买汽车,拥有不止一张可透支消费的信用卡,美国的中产阶级就这样被批量的生产出来了。

  由于消费信贷的普遍推行,让整个社会增加出了庞大的有效需求,闲置的劳动力就相对容易的找到了就业机会,闲置的生产和服务资源就相对多的得到有效利用,社会财富就相对多的被新就业的劳动力和重新开工的闲置资源共同生产出来。虽然大多数美国家庭在大多数时间内的净资产是负数,他们几乎终生都担负着巨大的还债压力,但是由于这些家庭提早就拥有了个人住房、汽车、旅游休假等实际的生活享受,因此,这些人就会对政府政策有认同感。

  对于中国来说,官员的腐败已经让很多公民感到不信任,所以如果有一个公开的公务员财产申报网,接受广大公民的监督和投诉,以及更多更好的建议,把每个公务员的财产清单都罗列其中,实行全面的透明制度,从很大程度上消除公民的不信任感,使中国的各阶层真正实现和谐进步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