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一洗黑"洗发产品含致癌物 中草药制成噱头 》一文称,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多钟叫做“一洗黑”的洗发新产品。这一类洗发水大都宣传是纯天然植物制成,使用后头发很快就能变黑,并声称安全又方便。
4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一洗黑”背后的秘密,多个品牌的“一洗黑”洗发水实际上就是添加但未标明加入了“对苯二胺”(可致癌)的染发剂,竟然含有“三致”(致癌、致突变、致畸)物质“间苯二胺”。
目前,检出致癌物的四款“一洗黑”产品是:首领一洗黑;藏王一洗黑洗发露;温达美源神奇一洗黑洗发露;首邦防脱一洗黑。都含有“三致”物质“间苯二胺”,而“间苯二胺”是一种工业染料,主要使用于毛皮染料和水泥促凝剂。是国际上公认的一种“三致”物质———致基因突变、致癌和致染色体畸变,严禁用于化妆品生产。
“一洗黑”洗发产品问题,提醒我们:化妆品等日用品存在安全隐患。我国内,企业为了谋求利益,什么办法都敢用,震动地球的三/鹿奶粉事件就是最好的明证,不到问题纸包不住火的时候,是断然不会找自身原因,并痛下决心改正的。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是利益熏心,不讲信誉。
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本没有什么错,但如果企业采取欺骗消费者的办法,采用各种不正当手段而谋取暴利,却不把产品的质量放在首要位置,那么,虽然能得到较大利益,但其阴谋迟早会被揭穿,那时会死得很难看,企业也必将为此付出更为惨痛的代价。自古以来,好的商家必定是讲信誉的,而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讲信誉更是企业生存的重要法宝,任何自欺欺人的做法都将受到惩罚。具有百年历史的南京“冠生园”就因为“南京冠生园大量使用霉变及退回馅料生产月饼”的月饼事件而让其几乎遭灭顶之灾。
二是企业的品牌意识差。
大家知道,创建一个品牌难,而把一个品牌做成大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品牌更难。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之所以少,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相对较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转型及改革较难,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中国的许多企业,严重缺乏品牌意识,只重短期利益,而轻长远发展。一些好的品牌,却没有加以开发与保护,没能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而致使品牌丢失。具有“中国第一日化品牌”的“活力28”就是如此,曾经以一句“活力28,沙市日化”响彻神州的品牌,可惜今天再也看不到了。还有全心全意小天鹅呢?我们一直在努力,爱多VCD呢?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的莺歌电视机也消失了!这一切更加印证品牌在全球内无时无刻不在激烈竞争着。
三是知识经济、人才战略的思想还没有得到真正体现。
“一洗黑”洗发水有“三致”问题,我想做为这些企业的负责人不可能不知道内幕,但“一洗黑”却敢打着纯中草药的噱头招摇撞骗。我就想,难道研制一个没有“三致”而又安全可靠,且成本较低的“一洗黑”就那么困难么?这绝不是研制长生不老之药那么不现实的东西,怎么就不可能呢?关键还是企业没有注重运用知识,没有人才战略思想。国外能把肯德基、麦当劳做到全球,绝不可能不用知识,不用人才,有兴趣你可以去了解一下这些独立经营的时间并不长然而发展却极为迅猛的肯德基品牌,不仅有一整套的发展理念,成功之道更重要的还在于它们重视知识经济、人才战略,而开发相对较早些的麦当劳一样非常注意吸引人才和智力投资。
当然还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导致中国的企业产品不断出现问题,品牌走向消亡,至于净化和整顿化妆品及日用品市场,整治生产企业或厂家,这只能是一个政府行为,但并不能治愈中国企业的病根,企业如何发展,如何打造与保护中国的品牌则更需要去认真思考,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才能将品牌的战术导向转变为战略导向,无疑将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