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企危机谁之过?


          近期,一块小小的石头,却在国内引起了掀然大波。
         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很多企业面临困境,有的减产、有的关闭。房地产、汽车企业也不能置身度外,价格下跌,市场萎缩,进而影响了我国的支柱——钢铁企业。钢铁的滞销,造成钢企利润的持续下降,乃至亏损。《聚焦铁矿石谈判:一块石头引发的大战》就载: “我国钢铁行业三季度以来生产急速回落,价格大幅下跌,亏损企业急剧增加,行业面临严峻挑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戚向东透露,今年1至10月,我国71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0.93%,其中,8月利润同比下降19.44%,9月下降72.9%,10月则直接出现亏损58.35亿元。钢铁行业似乎已经跌到谷底。钢企要想再雄起,恐怕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钢企现阶段的窘境是如何造成的。答案不言而喻,是因为自身的盲目发展造成的。从1998年住房改革以及大力发展汽车工业开始,钢企就似朝阳产业步入了快速雄起之路。继而各地纷纷上马钢企,国内钢企竞争激烈,而钢企的原材料是铁矿石,国产铁矿石远远供不应求,大型钢企只好国外采购,国外铁矿石资源被必和必拓等少数企业所掌握控。必和必拓等铁矿石企业深知中国的发展模式,深知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从2004年始,以宝钢为代表的中国钢企与铁矿石巨头谈判,都以涨价而告终,从涨价50%到70%乃至价格翻番。
         中国钢企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没有从调整结构,整合资源入手,而是将价格传导,向下游传导,进而导致我国CPI居高不下,为我国金融高管决策提供了错误的信息。金融危机的爆发,彻底破坏了钢铁市场。钢企无奈低下那高仰的头——被迫降价,步入亏损行业之列。
         不过,因为下游产业的减产,使钢企清醒,再实施量的扩张,已无出路。当务之急就是要抓住铁矿石供大于求的良机,压低铁矿石的进口谈判价格。就整个钢铁行业来说,应该加大行业整合,合理配置铁矿石资源,做大企业规模;积极调整钢产品结构,提升钢产品质量,增强钢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和提高钢产品附加值。
          危机并不是坏事,钢企要从危中找机,实现自身质的跨越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