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回复人民网网友畅谈生态立省全文公开发表后,在全省各地干部群众中产生了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省委书记苏荣对一位普通网友的留言如此重视,亲自回复,难能可贵,这充分体现了苏荣书记听取民意、尊重民意的诚意与胸怀;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实施“一大四小”工程,惠在当代,利在千秋,这一英明决策必将进一步鼓舞全省干部群众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好建设好自己的美丽家园。(2009年1月7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自《江西日报》)
自从人民网开辟了“有话网上导说”以来,普通网民可以十分方便地“对中央领导说”、“对部委领导说”、“对书记省长说”、“对代表委员说”、“对地方领导说”,等等,畅谈工作、学习、生活感受,积极建言献策,找到了一个很直接也很权威的倾诉思想、诉求想法的良好平台。令人欣喜地是,越来越多的中央领导、省部领导、地方领导能够认真对待网民的意见、建议、诉求,与网友共话发展、共谋幸福,在空中建立了官民交流互动的桥梁与纽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民主政治的新天地。苏荣在人民网上回复网友留言并畅谈生态立省的举动,并受到干部群众的热议,便是一个生动的说明,使我们真切地看到了网络民主的力量和魅力。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群众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但是,群众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监督监管等民主政治热情需要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善待善引,积极作出回应。“广直言之路,启进善之门。”每一个网民都是公民,每一个公民的所忧所思,都洋溢着浓烈的期待和炽热的情怀。无论是意见还是批评,都是对政府的信任、支持、鼓励和鞭策。正如在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的“两会”期间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所称,“群众之所以用这么大的精力来上网写问题、提建议,是要政府解决问题的。”试想,老百姓辛辛苦苦地在网上向党和政府提了问题、意见和建议,没人看、无人问,尤其是一些还可能是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意见建议和想法,得不到党和政府吸纳采用,久而久之,很容易挫伤他们的政治热情和民主冲动。苏荣书记和其他一些在网上及时回应网民意见的范例,充分印证了民意不可违、民心不能背的千古真谛。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这是我党自执政以来一直坚持的思想和理念。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更成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共识和自觉行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党内,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对这句话理解不深或有所偏颇。他们只是将之挂在嘴上、写在文中、贴在墙上,而在实际行动中,却少有反映、难得体现,在热热闹闹的迎来送往中、轰轰烈烈的过场形式上,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对看似很小但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小事、小情,无暇顾及、无心过问,“忙”得不是地方,“冷”了百姓的心。苏荣书记,包括像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其他一些领导干部,能够经常性地亲自给群众回信、给网友回复,心中惦记的是百姓,牵挂的是人民,温暖的是群众。
将心比心,以情换情。党的领导干部,将自己的真心真情带给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也必将还以真心真情,必将对党委政府和党员领导干部报以理解、信任与支持。但是,遗憾的是,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看不到官民之间这样的相辅相承、相濡以沫的鱼水关系,平时的工作中,不注意听取民意、尊重民意,对百姓的需求不闻不问、不冷不热,不善于做具体细致的群众工作,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搞指挥,擅长于拍脑袋决策、拍胸脯承诺,居庙堂之高,而不关心民生疾苦,满足于做可以给自己脸上贴金的大项目、大文章,不想也不会亲民爱民,当然也就不可能让群众感恩戴德,相反,只能引来民怨沸腾、矛盾激化、社会不稳。苏荣书记回复网友畅谈生态立省引起热烈反响,再次证明了亲民者必被民亲、爱民者必为民爱的通俗道理和不变真理。
古人有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官民一体、官民一心,则国泰民安、官富民强。正如一位署名“西山飞雪”的网友在留言中说:“一位普通网友的一则留言,竟然引起了省委苏书记的高度重视,并亲自回信予以答复,这不但表明江西省委主要领导广开言路、集思广益的执政理念,展现出善于倾听普通民众声音的亲民形象,还体现出江西省建设生态大省的决心。生态是江西发挥后发优势的一张‘王牌’,如何保护好、发展好生态环境,是江西目前乃至未来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大保证,我们希望江西在打好‘生态牌’的同时,创出一条经济大发展的新路来。”
相关新闻:
苏荣回复网友畅谈生态立省引起热烈反响
从苏荣回复网友引起热烈反响说起……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