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出钱 中国地方政府求助盈利企业救援失业者


 

如果我是膳魔师(Thermos)的老板,又恰巧看过三联主笔王小峰的DV,恐怕难免要在拿出500万真金白银的时候,暗地里嘀咕一句“你丫真狠!” (参见FT中文网《有钱出钱 中国地方政府求助盈利企业救援失业者》)
 
拿捏好自己的角色,对于政府各级官员来讲,一直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招财童子扮得,玉皇大帝扮得,护花使者扮得,蚺面钟馗也扮得。不成问题的是咱扮啥像啥,成问题的是常常扮得太投入,或忘了自己“公仆”的本真,或忘乎所以胡乱饰角儿,越俎代庖、扮猪吃老虎之类的事儿是不是不免太多了些?
 
一个金融风暴似乎让中国政府的上上下下倒退了10年。上梁凭其威权,左手基建大旗右手信贷冲锋,新一轮的国有化垄断浪潮和不良资产指日可待;下梁逞其威风,南面刚说要暂缓批捕涉罪老总,北面就呼应说“不跑路的拿出钱来”。那句话怎么说的?稳定,多少荒唐借汝以名?
 
靠现在的春秋战国五胡乱华笔法,让中国经济最终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无异于在期待神迹。顽疾在习惯的力量下滋生并掩盖,直至三鹿氰胺、木易人圭。这里所谓的“习惯”,与聪颖、勇气、远见或愚昧、怯懦、鼠目寸光等褒贬词语均无关,而是一种被有意无意精心设计的、以追逐享受和保护既有利益为核心的、庞大完善金玉其外的力量,一种被娱乐圈小规模重现的“潜规则”,一种被《南方周末》称之为“系统”的东西。(参见南方周末《系统》一文)
 
如何解决?那就是让“潜”的都浮出水面。三鹿案、杨佳案乃至黄光裕案,制度性监管渠道的缺失和不通畅以及司法体系的缺位或不透明,都是令事件最终走向恶化的根源;而近来广东省暂缓拒捕企业老总,则又一次让司法体系和行政机关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在公众心中再次打了一个大折扣(现在昆山又行逼捐之实,而紧随其后雪上加霜的是新奥燃气公关门)。
 
当然,考虑到陆家镇官员的动机以及“一些人不会再回来了”的担忧,最后想教一教陆家镇各位领导的是:与其要这些优质企业不情不愿地拿出钱来帮助支付被解雇工人的工资,还不如与企业协商交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一方面可以覆盖部分企业突然跑路带来的损失和亏空,一方面声明待危机过后将保证金返还,便不用被冠以“逼捐”的恶名,也省得让本来合作愉快的老总们牢骚满腹。
 
有些官员还是很老实的,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