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的国际化——拔苗助长!


  
  TCL与法国的浪漫爱情成就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

  TCL这五年一波三折,现在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其中的窟窿如何填满,又如何健全肌体,什么时间能重新焕发青春的亮丽?

  按照李东生的说法,TCL买了个瘦弱的骆驼把自己的架子给撑住了。即使没有肉,也是值得,何况还有些瘦肉给了TCL。如果没有这个庞然大物,可能TCL早就垮塌了。这样的理论不能不说是一种“由衷的解释”。

  2003年底,在中国大陆意气风发的TCL,在养精蓄锐几年的厚积后,兵不血刃的薄发,成功的收购全球第四大消费类电子供应商法国的汤姆逊公司。并于2004年7月,与汤姆逊合资正式成立TTE公司。2004年的TCL在收购汤姆逊公司之后,闪电收购法国的另一家电子巨头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

  痛快,中央台的年度真正的风云人物,李东生太急了。一时的风光,甜梦总有醒的时候,接下来就是所谓的整合。到2005年和2006年,TCL两大合资公司的总亏损超过了45亿元,TCL集团(000100.SZ)、TCL多媒体(1070.HK)和TCL通讯(2618.HK)手头充裕的现金流到2006年底基本上消磨殆尽,为了渡过难关,TCL国际电工、TCL低压电器、TCL电脑科技相继被出售,2006年李东生甚至亲自提笔写出《鹰之重生》一文来挽救当时极为低迷的士气。

  李东生是个资本运作高手(他的老部下说的),这次他却是成了品牌的运作高手。把优质的资产卖掉,换回了大量的流动资金和TCL这个品牌重生的机会。成功的保住TCL的品牌就是TCL重塑自己未来的基础。

  在把握住现金流、产业链管理两大“法宝”后,2008年第一季度,TCL集团三家上市公司实现了久违的同步经营性盈利,与此同时,TCL集团“4+2”的投资控股型结构(多媒体、通讯、家电、部品四大产业集团+房地产与金融投资、物流与服务两大业务群)也浮出水面——TCL的肌体终于完成了自我修复。

  TCL收购汤姆逊和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的国际背景有些相似。都是因为国际市场的萎缩征兆,迫使这两家国外公司急于出手这个没落的产业。而由于中国大陆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卖给中国的公司是最好的选择,一方面价钱可以高一点,另一方面交给中国的公司去操盘,自己也可以有些收入。

  TCL收购汤姆逊之后的一系列的变动和市场的变化,这是李东生万万没有想到的,李东生说:在合资公司成立后,发现DLP并没有LCD那样有竞争力;2005年开始,LCD开始在与PDP、DLP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2005年下半年才开始将技术、渠道资源向LCD倾斜,显然这已有些晚了。”由于TCL 当时刚刚成了合资公司TTE,各方面还处在整合过程中,可是时光不等人,欧洲是LCD取代CRT最迅速的市场,但TCL的反应速度却更慢。2005年,由此带来的超过5亿元的亏损依然在TCL的预料范围内,但2006年欧洲市场危机的爆发让TCL多媒体当年出现了超过28亿港元的亏损,这让TCL大跌眼镜,并直接导致了其欧洲业务向OEM模式的全面转型。代工就是意味着,只有血汗钱,没有企业发展和发动的能力。算来算去,只能是帮助别人卸掉了包袱,根本达不到李东生当初设想的整合后重新生的目的。

  与此同时,收购的阿尔卡特手机,也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本来觉得这么一个没有工厂,只有区区1000多人的阿尔卡特手机业务是小菜一碟,尤其是当时和法国的关系以及对业务的相对熟练程度,万明坚也是感觉不在话下。可是组建新公司之后,一开始比较顺利,不论市场开发还是品牌提升,都很好。这就更增加了大家的高开高奏的气势。虽然,TCL的手机业务主要在国内,而阿尔卡特的因为大部分在国外,可是出现阿尔卡特公司的员工抵触情绪,积极性下降,同时,其员工高额的科研费用和工资待遇使得TCL始料不及。同时,国内手机也进入了开放时代,大量的二手手机充斥市场,价格极其低廉,同时,在国内营销还有些市场的所谓的品牌手机也是大幅降价促销,整个行业都受到了传染,造成国内手机市场相当混乱,一心想做好高端品牌手机的TCL遭遇了更加意想不到的困境。经过这么一折腾,原本的资金已经亏损的捉襟见肘,无奈TCL和阿尔卡特都不想再投入资金了,通过沟通和磋商,阿尔卡特在召回350名员工和再支付2000万欧元后,彻底放弃。乱摊子最好给了TCL通讯,经过多次融资,总算是稳定住了局面。手机狂人也去了长虹。

  这五年,这两次与法国的浪漫恋情,使得TCL的明天看起来更加明媚。根据李东生的意思:国家化道路正确,还需天时地利,但是主要还得靠自己。跨国并购挽救了TCL通讯,让TCL的彩电摆脱了产业链的最低端,而且使得TCL的国际化之路框架已定。再看看国内的手机厂家,还有几家,更何况能叱咤海外市场的,TCL依靠阿尔卡特的雄厚技术,逐渐找到感觉,有了修复和慢慢成长的基础,少女初长成。

  但是对于整个TCL集团的销售收入来讲:从2005年的516亿元下降到2007年的380亿元,这让其“到2010年实现1500亿元收入”的目标正在远去,但TCL通过这两次跨国并购却获得了为未来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宝贵的经验财富。更开阔了TCL的高管们的视野,也是中国企业的财富。

  TCL实现了海外销售收入超过50%,虽然没有像海尔一样三个三分之一,但是也足以成为国际公司的基础性标准之一。管理团队打过硬仗和网罗的国际同行的精英们,也是不小的财富。在企业经过重新洗礼之后,公司本身的干练程度提高,各种教训和经验的血泪结合,成就了TCL发展的坚实基础。在这个艰苦的过程中,至少总结了现金流的困惑和解套,融资的时机和手段,如何挑战国际顶级同行公司的信心和机会,技术更新速度的教训,供应的速度和平台,这些都是李东生和TCL的宝贵财富,也是百年老店的坚实基础和百年经典!

  “TCL的自我修复能力是逼出来的,因为人不能垮下去,最困难的时候有一个信念支持我,就是我们不能垮下去,TCL的成败对团队和员工生死攸关;从大方面来讲,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和经济改革也有相当大的影响。”李东生说。

  我们真诚的祝福李东生和他的tcl早日康复,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