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艺术上不成功


       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艺术上不成功

 

       提起“复兴之路”一词,就足可以让人心潮彭湃了.可是我刚刚看了中央电视台播放的这一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怎么也感动不起来了。不知是那些人编导的,实在有点失望。

       一、整个舞台设计、灯光、舞蹈就跳不出奥运会开幕式的圈子。花大钱搞了一些无新意的花架子,没有给人以新鲜感。怎么也没有看《东方红》时的那番感动。   

       二、没有高潮和感动点。“复兴”的一条脉络线也不够清晰。拿农民工来说,中国农民是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我们夺取政权主要靠武装农民,又通过用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而取得战争的胜利。改革又由农民试步,从农村开始,现代工业和城市化的建设也是靠农民工汗水浇筑的。但搞了个《打工谣》,只是反映了农民工生活的一面,其取意未突显农民工在波澜壮阔的现代建设、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里本来可以作为史诗一个高潮的起承点,却简单化了。

      抗战八年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之路中的最低点,身临亡国灭种的境地。对这个时点没有做足文章,这就不能更鲜明地衬托出复兴的艰难和新世纪的辉煌成就,因为它们分别是“路”的两个重要端点。如果说不便再用《保卫黄河》、《在松花江上》等那些用过的东西,但也不能简单从事。

      改革开放三十年,正面的大事件很多,是一个向上的主线,用了抗洪抗震两件事,过多地挤占了时代主流一面。

      三、感觉不到走在辉煌的新世纪里。人民大会堂本身就有个很好的大舞台,何必非要象在奥运场馆里那样去设置灯光效果呢?歌舞进入了新世纪,应给人一种阳光灿烂、百花竞艳的春天之感,却被搞得是“长夜难明赤县天”似的气氛。 

       在表现工业、科技、城市、国防现代化方面,内容不足也不突出,这是不感人的一个原因。在表现人民的生活方面,花大篇幅地罗列几个少数民族的歌舞,却未表达出整个中华民族团结、兴旺、幸福的主题。如此拼凑以前的老花样,却不知现在的改革开放是重点,而不是翻身得解放的那时候那些事了。

        四、音乐舞蹈艺术不令人满意。这是最大的问题,因为是音乐舞蹈史诗吗,要求当然要高。也许是时间仓促了些。不过,怎么说也应该给人一些回味才行,至少还能留下几首可传唱的新歌。

       朗诵词过长,朗诵者缺乏激情,歌词立意不新,音乐旋律缺乏新鲜感,对有些演唱者更不想谈了。配器的音乐效果不理想。特别是有些舞蹈,大部分都难称得上“舞”了。啥形体艺术,倒是象表演排兵布阵,摆木偶,象另一奥运会的开幕式。  反而在奥运会那个片段,只是一个号手孤独地吹奏主题歌。本来,中国搞伴舞是世界一绝,如果在这里能找几个体操运动员来表现演一下,给人的感觉也会好一些。

       我是个学经济、搞商务的人,对音乐舞蹈艺术非内行,仅从一个普通观众的眼观,表达一个普通观众的看法,不一定正确。因此还有第五、第六点也不敢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