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今天的嘉宾是我们的老朋友万博士,另外还有小白(齐桓公)和他的得力助手管仲先生,他们将和我们共同讨论管理的相关问题,大家欢迎!根据惯例,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作为一国之君,您怎样评价自己的管理方式?请公子小白先生回答。
齐桓公:客观来讲,我在位时期,几乎所有的政绩,无一不是管仲管丞相的功劳。怎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所谓的灭谭、灭遂、灭项;怎样在尊王的旗帜下,操纵王室内政,阻止惠王废置太子,而终于扶太子正位;怎样救邢、救卫,以阻挡狄人南侵,每一件事无不渗透着管仲的才智和干练。可以这么说,没有管仲,也就没有我的霸业。
管仲:这是我家主公非常谦虚的说法。我是在他的理解、领导、支持下做了掌柜应该做的事情。完全可以这样说,没有主公坚持一贯的充分信任和大力支持,我管仲要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和位子都难,更不用说做成什么事了。
王熙凤:小白先生,请恕我直言,有一种说法,说您其实是管先生的傀儡,如果管仲、鲍叔牙是曹操、吕不韦式的人物,早就做了不知多少次仲父了,根本就没有你齐桓公的“春秋五霸”之说,您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齐桓公:(微笑)可以这样说。
万博士:这种说法非常欠妥。齐桓公实际上并不是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丧失了君王的权威。我举一个例子,实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后,有一天,他提出想封禅泰山,体验一下步入巅峰的感觉,当时管仲对此并无一言。下朝后,一位同僚问他为什么不发一言阻止他的决定?管仲解释说,主公好胜,私下阻止可以,你正面谏阻,那是自讨苦吃。当天,管仲半夜的时候亲自前往拜访,成功地阻止了封禅的决定,这件事固然说明管仲在处理与上级的关系上取舍之道,但更重要的是,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桓公并没有丧失领导者的权威。
管仲:(频频点头)万博士很有见地,这是事实。实际上,我对主公常存敬畏之心,我是在主公眼皮底下做事情的,所做的一切,没有他不知道的,如果没有他的首肯和支持,我是任何事情都做不成的。比如对待易牙、开方等人,我在无害“霸业”的前提下,采取了纵容与放任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也有畏惧之心。
王熙凤:哦,畏惧之心?这种说法还是第一次听到,但我觉得很有道理。在和小白先生的关系上,理解固然是基础,但还要有相互尊重。你说的“畏惧之心”,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齐桓公的驭人之术?
管仲:(笑而不答)。
王熙凤:好了,我知道答案了,我们谈下一个问题。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很突出的现象就是“职业经理人”层出不穷,由于时代的原因这些职业经理人大都 “朝秦暮楚”,有商鞅、吴起,也有苏秦、张仪之类,在这些经理人中,最成功的莫过于管仲和商鞅。商鞅是悲剧英雄,从个人的最终命运看,管仲则最值得大家学习的,他的一些做法,对现代经理人很有益,我们还是想请管仲先生谈一下自己的经历,然后,再请万博士分析一下。先请管仲先生谈一下在自己的从业经历中,什么最难忘记?
管仲:在与我家主公合作的数十年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初次见面的谈话。在任职之初,主公曾问:“我很好色,对霸业会有害吗?”我的回答说:“无害!”当问什么对霸业有害时,我的回答是:“不知贤,害霸;知贤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而复以小人参之,害霸。”可以说,这场谈话对我们的合作影响很大。
万博士: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正因为齐桓公对您的回答很满意,所以,才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达成共识,也才使得他把绝大多数的政治经济事务交给你,而他自己则深居王宫,行“好田、好色”之事,这是帝王驭人的策略,也是你们合作的“口头合同”,对不对?
齐桓公:谈不上什么“口头合同”,但这件事情确实对我们的合作影响很大。
王熙凤:我想问一下管仲先生,当您做这种回答时,有没有策略上的考虑?比如说如果您不这样回答,是不是很可能连一点机会都没有。
管仲:当然有策略上的考虑,但任何一个处在我这个位置上的人,都不想做一个被操纵的木偶,我说的也是事实。
王熙凤:呵呵,这就是说职业经理人必须有一定的策略,这种事情我没有经验,还是请万博士来回答。
万博士:在现代社会中,绝大多数企业都会存在职业经理人与老板之间的冲突,对于一个优秀的经理人而言,不仅要有卓越的经营能力,还要具备协调处理“主仆”关系的能力,如此,才能减少经营过程中人为的阻力,发挥自己的经营才能。管仲在“好色”与“阻禅”上的处理策略做得非常不错。
在职业经理人与老板之间的关系上,如果一味“约束”,甚至干涉人家的私生活,再豁达的领导也会反感。正是这种原因,大多数愿望很好的干才往往不得“善终”。管仲对于齐桓公一些无害于霸业的弱点的听之任之,使他无约束之感,结果使其对管仲更加信任,甚至于将几乎所有的处置权都交给了管仲。而这种信任使管仲可以更加得心应手地发挥他的管理才干,使齐国由诸侯发展为霸主。
王熙凤:还有一个问题,要请小白先生回答,您认为,作为领导人,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齐桓公:对于一名领导人来讲,最重要的是胸怀和气度,还有一点就是要学会糊涂,这种糊涂并不是稀里糊涂不理朝事,而是对人才的不求全责备,放手使用。
王熙凤:那么用人呢?小白先生认为,一个领导者应该怎样用人?
齐桓公:用人,不是看谁跟在你身边、最关心你的事业,而是看谁最有能力,谁才是你最需要的、能帮你达成目标的人才。我启用“仇人”管仲,结果这个“仇人”竟然真的帮我缔造了盛世江山。选才要慎重,一旦看准了,就放胆使用,对具体事务不妨糊涂一些,但对于人才在各方面的表现、他所办的事情以及办事的绩效,你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这叫做大事清楚,小事糊涂。
王熙凤:请万博士谈一下这句话对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意义。
万博士:在任何地方都存在人际关系问题,人与人相处,难免有误会、冲撞、过节和恩怨,最重要的是忘记过去,不计前嫌。一个企业领导,能做到像齐桓公那样不计个人恩怨,一切以目标的达成为要,对企业发展的意义非常重大。
王熙凤:还有一个是领导团队问题。在鲍叔牙的推荐下,齐桓公与管仲狂聊三天,详细讨论了内政、外交、军事等问题,由于谈得非常投机,齐桓公当即决定拜相。最后,管仲谈了他的团队观,这个问题对于齐桓公成就霸业非常重要,现代企业管理也存在团队观的问题,还是想请管仲先生给我们详细解释一下。
管仲:很简单,就是我的原话,“臣闻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也。君必欲成其大志,则用五杰”。
齐桓公:为了管仲,我任命隰朋、宁戚、成父、宾胥无、东郭牙五人担任了相应的职务,因此,管仲的核心团队在他还没有正式开展工作时就已经组成。
王熙凤:有没有不舒服或者勉强的意味?
齐桓公:这个没有的,我既然选择了管仲,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万博士:管仲推荐这五人时称:“升降揖让,进退闲习,辨辞之刚柔,臣不如隰朋,请立为大行。垦草入邑,辟土聚粟多众,尽地之利,臣不如宁戚,请立为大司田。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成父,请立为大司马。决狱折中,不杀不辜,不诬无罪,臣不如宾须无;请立为大司理。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辟死亡,不挠富贵,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大谏之官……君若欲治国强兵,则五子者存矣;若欲霸王,夷吾在此。”理由很充分,齐桓公当然无法拒绝。现代职业经理人在选拔自己的工作团队人员时,有充分的理由完全可以避免罗织亲信的嫌疑。
王熙凤:韩非曾经写了一本书《韩非子》,记载了这样一则典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塗之,鼠穿其间,掘穴讬其中,燻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塗阤,此所以苦于社鼠也。……”
管仲:简单来说,治理国家,最害怕的就是社鼠。社,是祭祀的场所,装饰精美,有许多壁画,还有很多祭祀用的上好的食物,可以说是老鼠的天堂,但社里面有许多老鼠,这就是我们说的社鼠。这帮社鼠很难对付:你用火烧,很可能连社也烧毁了,用水淹吧,又怕把社里的壁画泡坏了,这是治理国家最可怕的事情。
王熙凤:为什么不养猫?万博士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万博士:简单地讲,这就是投鼠忌器。社鼠的可怕,并不在于它牙齿多厉害、繁殖能力有多强,而在于它在无形之中,利用人们“投鼠忌器”的心理,挟持了“社”这个人质。其实,这并不能全怪社鼠,究其根源,可能还在社的身上。至于说到养猫,其实,所有的皇帝、老板都未尝没想过养猫,但常常是猫养得越多,麻烦越大,最后猫反过来成了最麻烦的事情。原来,所有的老鼠都是由猫变来的。
王熙凤:还有一句名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大家都知道,但对现代企业的经营有什么意义?
万博士: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不想多说。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意义,就是企业文化与经济收入的关系,很多企业很长时间都达不到这一点,我想说的是管仲与商鞅在管理方式上的比较问题。
王熙凤:好啊,相信大家对这个问题更感兴趣。
万博士:我认为,在经理人带人进入企业的问题上,管仲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在引进团队方面应该事先说明,这需要把握时机。在说服老板时,应该准备充分的理由,这需要了解企业的状况。任何职业经理人引进“空降部队”时,自然会出现和原有企业价值观的冲突,并集中地表现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上。我们把管仲和商鞅对比一下,管仲一开始基本上是尊重原有文化的,而商鞅则更激进一些,和原有文化相比,他引进的是一种更激进、更悖逆的新文化。这种新文化固然对秦国的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但由于它鲁莽的撕裂了原有文化,必然引发新旧文化的冲突,也使他自己命运悲惨。
王熙凤:刚才我们说了用人问题,其实,最关键的问题还是选才问题,我们时常讲究“德才兼备”,但这大都只是一个理想,现实生活中很少有所谓德才兼备之人,那怎么办?我们总不能现实生活中没有德才兼备的人,就啥事不干吧?
管仲:在齐桓公最亲近的人中,有易牙、竖刁、开方等几个奸佞之徒,易牙虽厨艺高超,却可以为了讨好齐桓公把自己的小孩杀了给齐桓公吃,这种事情,我就不说了。我觉得,这个问题,在我生前,已经解决好了。
齐桓公:这个问题要怪我,史家已有定论,我不想解释什么。
王熙凤:万博士怎么看这个问题?
万博士:无论是古代的君主,还是一个现代企业的经营者,身边总有一些谄媚之徒,这些人可能没有多大能力,也不是什么中流砥柱或者核心人物,在众人眼中可能掀不起什么大浪,但他们时常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忽视他们的存在,对任何职业经理人来讲,都可能带来必不可少的麻烦。在管仲执政期间,由于齐桓公的绝对信任及管仲的卓越能力,他完全有能力控制这些人的能量,因此,在这个时期,他们难以发挥自己的作用。这个时期,管仲并未对他们进行清洗,相反,还采取了一些“姑息”政策吸引齐桓公。管仲临死前,跟齐桓公说:“今夫易牙,子之不能爱,安能爱君?”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连自己的亲骨肉都能不爱怜,怎么会爱您呢?管仲很清楚,一旦自己去世,他的领导团队中几乎没有人能抑制这些人,他们势必兴风作浪,成为国之大患。管仲死后,齐桓公很听话,的确把这几个人打发出宫,但后来忍不住寂寞,还是把这些人找了回来,最终导致了他的悲惨命运,齐国也因此开始走向衰落。
王熙凤:一些人认为这是管仲的失策,他们认为,他应该在死之前把这些人除掉,有人因此责备管仲未能尽责。
万博士:恰恰相反,我认为,这正是管仲作为经理人所应该把握的分寸,切忌:永远不要把自己放在主人的位置上,否则你就不是称职的经理人。
王熙凤: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谢谢三位。
齐桓公(7)与齐桓公关于管理的对话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