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门”到“城市”》


  《从“空门”到“城市”》

  苦鸟

  从前看邹晓慧的作品,显得非常的空灵,在结构上具有着巨大的思维张力,而语言干净得如同天使的眼泪,象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西域王子。而看了这组作品,不知道作者是缘于先锋道路上探索的厌倦和疲惫,还是对于现实期待视野及接受环境的拥抱与臣服,抑或是出于曾经诗歌沧海之后的平淡与洒脱。总之,这组作品离我们更近了,离平凡的生命更近了。写到这儿我不禁想起了作家亦夫在他的作品《媾疫》序言中的一段话:比起那些整天蓄着凌乱的长发、背着厚厚的诗稿来京到处求发表之门的作家,我返倒更加喜欢并热爱着那些整天在农贸市场上反复比较着菜肉价钱的普通百姓及整天辛辛苦苦地在田间劳作的农民。因为他们贴近于真实的生命,更加贴近于我的生命。早在三年前,中国诗坛上就已经涌现出了第三条诗歌的创作思潮。他们的产生不是没有道理。诗歌的先锋探索固然悲壮,但它们离我们这些平凡的百姓实在是太遥远了。刚刚步入诗歌领域,谁都有过一段自认为惊世赅俗的先锋之路,可是折腾了几年之后,才发现,我们不过是一群失去骑士时代的唐诘•诃德、一群没有了生存环境的世纪末的恐龙。我们晚生了几年,没有赶上那个让人激动并热血澎湃的新时期与开天辟地的朦胧时代。如果有经常看晓慧作品的人,他一定能从中看到其从不食人间烟火的离世与超然,到目前对于生活在底层的弱势群体给予了更多的人文关怀。我觉得这是晓慧从“空门”到“走进城市”这一心路历程的一次质的飞跃。但我也情愿把它看成是中国诗歌群体的一次人文觉醒,诗歌在当今得以传播的前提的发现。因为诗歌只有对世俗给予更多的人文注入,才能得世俗的接纳与传播,否则,你不关心世俗所关心的事儿,你写的不是世俗,那么世俗干吗要要关心你的诗歌呢。其中的利益心结是诗歌得以传播所无法超越的事实,既然不能回避,那么,摆在诗歌面前的事实就是只能接纳。

  走进城市,作者从底层的弱势群体入手,从都市的候鸟——寻找麦子的人,到擦鞋老年人。作者都对他们给予了必要的人文倾注。“我既非日月/也非星晨/我只是打工者眼中升起的一颗泪……/白天是属老板的/晚上的困盹才属自已/天凉了还没有棉被盖/我把忧愁搂得很紧 ”。这其中没有多少刻意的修辞与雕饰,但作者只是善于拮取底生活的典型截面,仅仅这一小片生活便已经让我们震撼了,可以想象,这样的诗歌,那些都市打工者他们会不愿意看吗,这样的诗歌世俗会不接纳吗。

  最后,说一下,这组作品也不是没有不足。特别是后的《发廊》、《都市人与酒吧》,这两个作品放在这组作品,让人觉得作者是在敷衍大伙儿,而且,其中知识分子写作的痕迹也暴露出来了。总之最后的这两个并不让人看好。

  走进城市(组诗)

  作者:邹晓慧

  《擦皮鞋的老人》 

  街头有个擦皮鞋的老人

  他很少笑

  当他给别人擦鞋的时候

  他那张脸

  也被风霜擦着 

  今年冬天下大雪

  我去看擦皮鞋的老人

  思绪如一片片雪花

  他说 雪好深呀

  深得 已经

  很久没有看过客人的鞋 

  鹅毛般的雪还在下

  老人仍然守在街头

  那一片片的雪花

  开始在他头上融化

  变成了一丝丝的白发 

  街头有个擦皮鞋的老人

  即使他闲的时候

  他那双粗糙的手

  也握着鞋刷不放

  好像握着自已的命运 

  也许他一辈子

  都把鞋倒过来擦

  面对世态炎凉

  泠与不冷

  闲与不闲

  都非我们所能了解 

  《自白》 

  太阳由可口可乐的

  瓶中爬起来

  城里人还在熟睡我便急着起来

  但我既非日月 也非星晨

  我只是打工者眼中升起的一颗泪 

  与上班等长的

  太阳的时间

  收拾在老板的脸色上

  我的技能和汗水

  在流水线上交叉着手 

  一天的劳累之后

  想接近月高风清的淡泊

  又忍不住望向霓虹灯

  那闪呀闪呀的光彩 

  白天是属老板的

  晚上的困盹才属自已

  天凉了还没有棉被盖

  我把忧愁搂得很紧 

  我们得不到应得的

  却不敢生气

  我们对城市也有很多好感

  却不敢直接表露

  我们只是一些卑微的小人物

  生活这样艰辛而沉重

  只有发发牢骚

  以发泄心中的不满 

  《走进城市》

  走进城市

  随处都能看见

  模特眨着煽情的眼睛

  不知不觉广告把你

  带到五颜六色的超市

  你所看到的只有

  城市的表情 

  走着走着街道走丢了

  打工的人迷失了归路

  再也回不到农村去

  只有在流水线上流浪 

  城里有比高山更高的大楼

  大楼是一种强度

  它每天都要吃掉很多东西

  绿叶、花朵、空气和元素

  以及劳动者的汗水 

  有时城市不直接跟你交流

  而是通过小商小贩的吆喝声

  把投资或投机的意识

  渗入你原来安分的心灵 

  走进城市

  思想在大街小巷中乱闯

  很容易迷失方向

  当城市起风时

  你的身体就失去重量

  轻飘飘像浮萍

  在都市的边缘漂泊 

  《麦子》

  外出打工的人

  捎上一些麦子

  带上土生土长的乡情

  跨出家门成流浪的步

  一路把希望从北至南

  种植 

  在南方的都市里

  拥挤着一群寻找麦子的人

  他们把手伸向遥远的故乡

  摸到了黄土高原上的麦香 

  有人坐在流水线旁

  夹着麦香抽烟

  内心由青渐渐变黄

  外表却仍然漆黑如夜 

  梦沿坎坷的路归去

  从心头收割沉甸甸的乡恋

  在沉默寡言的北方

  麦子是一种声音

  与南方交流

  如父亲望南的眼睛 

  《影子》 

  人一生下来

  影子就诞生了

  影子一生都与光明同行

  却总藏在光明的后面 

  影子是孤儿

  四海为家

  夜是影子的睡衣

  累了就睡一觉 

  其实 我们所看到的

  只是醒着的影子

  睡着的影子永远在梦中

  比梦更深沉的是思想

  思想的影子把历史

  又变成影子 

  《发廊》

  男人希望自己的头发

  见风就长

  爱酷的思想

  与发廊有关 

  从发廊的另一面

  透视红红绿绿的都市

  无数寂寞的牡丹或野草

  点缀不眠的夜空

  发廊尤如一座小花园

  生长一种叫新生词的植物 

  发廊半开半掩的微笑

  垂约了多少过往的脚步

  那与腰齐扭的长发

  拂过多少人的梦乡 

  走进发廊的男人

  心灵静止在一只高脚杯里

  漂亮的发妹用眼睛

  一饮而尽 

  《都市人与酒吧》

  用都市里

  越唱越浮的

  流行歌曲 导行

  一双不眠的眼睛

  向巷尾按摩过去 

  站在巷尾的酒吧

  向 走出家门

  远远地散着惆怅步的

  都市人款款招手 

  什么时候起

  都市人竟有那么多的烦恼

  越来越醉的心灵

  发现酒杯里自已的影子

  越大越模糊 

  谁都知道

  寂寞是时过子夜

  酒吧里不回家的人

  一个挨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