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最有希望第一个获诺贝尔奖


 
    题外诗:     
 一.咏怀陈正字
 
 幽州台上独自歌,  
          天地悠悠涕下多;
          市上若无胡琴卖,
          黄金百车徒奈何.

            二.   卞和
         卞和怀璧世独奇,
          可恨楚王两昏痴;
          不甘异宝当路石,
          双足俱残志未移.

       这是本人几年前写的两首小诗。第一首是歌咏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陈子昂之事。他有一首诗叫<<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第二首是写和氏璧的主人卞和之事.诗言志,不用我多说,读者应该知道我的意思.这是题外,言归正传.
        在中国大陆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当中,我可能最有希望第一个获诺贝尔奖,由于我在经济学基础理论方面的重大发现.但是要除开和平奖”,因为和平奖很可能发给异见人士,或对台海和平做出重大贡献的领导人.这样,时间上我赶不上他们.
        看到上面这句话,可能很多人会骂我神经病,二百五。
        的确,在我们中国大陆这样理论迷信,和普遍的学术官僚,学术腐败以及应试教育,卡啦OK式的教学方式的环境下,要取得诺贝尔奖级的学术成就,真几乎是天方夜谭的事.
        但是,我要说, 我的确有这样的成就,并且是超诺贝尔奖级的成就.不管我将来是否真正获奖,我都敢这样肯定.而且我还敢说,在前后的100年中,我的成就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因为我发现了经济学价值难题的正解;发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几乎完全错误的理论;发现了西方效用价值论也是存在严重错误的理论;并发现了左右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的真正的基本经济规律,以及财富增长的原因等等.
        我本不想张扬,也淡泊名利,但是,正如先哲所说的那样,”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也一样不甘异宝当路石”.况且还没有人知道我有路石”,所以不能继续沉默,只好张扬一下.
        我的成就,首先是由于我天生的不羁及聪悟,再者即是后天的刻苦和坚持.由于我的不羁,由于我的叛逆,所以我才能在严重扼杀创造力的环境中,保持自已的活力.在大学时我是逃课大王,并且曾经想逃学,想学李白那样游览名山大川.由于想到家境贫穷才勉强完成了学业.每天记笔记,背笔记,考试考笔记,比中小学还要落后的卡啦OK式的教学方式,使我讨厌上课.
       但是,在这样无趣的大学生涯中,还是有两件有关学习考试的事,让我一直得意到现在,我想可能还会终生难忘.而这两件事恰恰体现了我的与众不同,反叛不羁及富有创造力.所以在这里,我说出来和大家分亨一下.接下来再列举我的研究成果.
        第一件事是一次一门专业课的小测验.这门课叫土壤农业化学”,是最重要的专业课,因为我们所学的专业就是土壤农业化学”.授课老师是来自福建省的一名姓陈的女老师.在开课之前就听上一届的师兄师姐说,这门课很难,而授课的陈老师又很严格,往届很多同学要补考,所以同学们都有几分谈虎色变的样子.那是第二学期开学不久的小测验。这门课上过一学期了,陈老师对我们专业两班的同学也基本上是知根知底了.这次测验的结果却让陈老师大跌眼镜.事情是这样,其中一道主要的大题,分数为25,占总分100分的四分之一.这道题考倒了全专业两班,四十多名除我之外的所有同学.本人一枝独秀”,得了22还是23分记不太清楚了.陈老师说只是文字表达不是很完美,所以象征性的扣了些分,而其他同学即相反,洋洋洒洒答了一大堆不着边际,老师也象征性地给了两三分.少数几位有六七分的.考试结果出来之后,头一天上课,陈老师当着全专业两班的同学说:”陈绍惠你不是笨,你头脑很聪明,只是太懒了!”我心想我不是懒,我只是懒于功课而已.我的很多时间及精力是花在其他学科方面,包括文学,艺术,历史,美学,经济学.有趣的是,我对经济学价值难题的触及,是在思考美学难题(什么是美”)的时候思维突然跳轨所致的.这道题大意是这样:”某一种(或两种记不太清了)氮肥,施于水田及旱地,问铵离子在水田还是旱地更容易被土壤吸收?说明原因这道题老师没有直接按讲课笔记考,而是变了一下,只考了讲过的原理.而本人也是约略记得一些原理,就用这些原理进行分析及推理,竟然答对了.记得老师考试前一晚还专门到教学楼给同学们复习,我没有去,老师还向其他同学问起了陈绍惠怎么没有来?”可知我有多”,也可知老师对考试的结果有多惊讶.
        这里可以说是对当时大学普遍的卡啦OK式的教学方式的极大讽剌.
还有一件事是“土壤学”(还是“土壤地理记不太清楚了)的毕业实习。那次是在桂林市阳溯至桂林的公路中间,对公路旁边的一座小石灰山山脚下的一个土壤剖面测量土壤PH值上下分布状况.
由于受雨水从石灰山上冲刷下来的碳酸钙(或氢氧化钙)的沉积的影响,土壤的酸碱度从上到下呈大小不同的分布是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变化已记不太清了总之,我们这一组测量的结果是跟书本所说的刚好相反,并且反复测了三四次都一样.同组的同学却没有按测量的结果而是照书本的结论,把测量的数据倒过来写报告.其分析也是照抄书里面的.而本人即不然,按照实际的测量结果并加上本人自已而不是书本里面的分析写实习报告.本人的分析认为,土壤剖面离石灰山的远近不同, 碳酸钙的沉积也不一样.离山体较近,由于水里面碳酸钙的含量较高.所以土壤上层沉积比较多,下层沉积比较少.而离山体较远,则由于从山上面流下来的水中的碳酸钙的含量较低,而又有天上下来的雨水的冲洗,所以土壤上层的碳酸钙沉积比下层少.这样,土壤剖面离石灰山山体的远近就影响着其土层的PH值分布.老师可能觉得我的分析有道理,所以没有因为我不按书本的标准答案写报告,而给零分或低分,相反,还是给出跟同组同学一样高的分数.
        我一直念念不忘这两件事.我心里也一直感激两位老师对我的肯定及鼓励.老师虽然可能主观上并不有意,但客观上却鼓励了我的反叛精神及创造力.学术研究或科学发明需要反叛精神及创造力,要不然就不会有新的发现或新的发明.
        下面我简单的列举我的经济学的研究成果:
1.发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体系)的错误.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体系主要包括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价值规律理论及经济危机理论四个方面.它是几乎完全错误的理论体系.
1)劳动价值理论的错误:
        劳动价值理论包含劳动创造价值及劳动决定价值(大小)两个方面,这个理论完全错误,即百分之百错误:
        a.商品价值有两重含义,一是不同商品之间的交换关系或交换比例.这与物体的比重相似.是一种比例关系不存在创造不创造的问题,二是财富的多少的尺度,与物体的重量相似,也不存在创造不创造的问题,你可以说你生产了多少千克稻谷,或多少吨铁,但是不能说你生产了千克或吨.马克思把财富与价值两个概念混为一谈.所以产生他的错误.我们只能说创造财富而不能说创造价值.”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一切资源都是财富的创造者,不只有劳动.
        b.商品价值量有两个决定因素.一是有用性-是占有性”,前者我们用效用表示,后者用占有困难度表示.效用越大价值越大,反之越小占有困难度越大价值越大.反之越小.商品价值的大小由二者共同决定.劳动不是一个独立的价值因素.它只是包含在占有性因素里面.它是占有性的一个普遍而特殊的形式.
        总结ab两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完全错误.
2)剩余价值理论的错误: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是由其劳动价值理论派生出来的劳动价值理论完全错误.所以它也肯定跟着错误.
        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利润等于剩余价值,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劳动是利润的唯一来源.劳动剥削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不公平的唯一原因,也是无产阶级所以贫困的唯一原因.
本人的研究发现:
        a.资本主义私有制情况下,劳动剥削的确普遍存在,但是不能用剩余价值来表示. 剩余价值概念是错误的.由于其根源劳动价值理论的错误,可以用剩余财富来表示.因为剥削的是财富而不是价值;
        b.利润不等于剩余价值(暂不论剩余价值本身的错误):利润的来源不只有劳动,还有土地,资本等自然性资源及市场资讯等社会性资源;
c.造成社会经济不公平及贫富差别的原因有很多种,不只是劳动剥削.诸如资源占有和消费的不公平,不合理的分配制度,贪污,权钱交易,军事掠夺及其他非法占有等.并且劳动剥削甚至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资源的占有和消费的不公平.我国的三农问题即证明了这一点.我国农民由于占有的是最劣势并且是数量极少的农业资源,所以他们虽然不受剥削,也不用交税,但是同样最贫穷.不合理的分配制度比如城乡二元结构制度,又使他们几乎得不到任何其他优势资源创造出来的国家财富.
3)价值规律理论的错误:
       马克思的价值规律理论,等价原则”,也即等劳动量交换原则”.也是从错误的劳动价值理论派生出来的.同样完全错误.
        谁都希望以最小的牺牲(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这是人类甚至整个生物界最原始的欲望里面就存在的东西.这叫做趋利避害”.没有人为劳动而劳动.也没有人为劳动而交换,更没有人是消费劳动而不是消费效用即财富.所以本人研究发现等劳动量交换原则百分百错误.真正左右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经济规律是效用(财富)最大化.生产耗费最小化原则”.
4)经济危机理论的错误: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是从其剩余价值理论及价值规律理论生长出来的,所以其错误也同样难免.
        马克思认为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利润率日趋下降.但是为了保证利润的增加,资本家风狂的扩大生产,所以不可避免产生周期性的越来越频繁的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本人的研究发现,在市场化及全球化情况下,发生经济危机的风险的确存在,但是那不是利润率日趋下降的结果.而是社会化大生产大消费带来的,发达的经济必定是社会化的大经济,即全球化的市场经济.所以危机的因素必定存在,那就要靠管理来控制,而不是靠公有制来消除.因为完全的公有制没有办法实行市场经济的经济形式.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利润率却是不断提高而不是不断下降,剥削程度可能是下降了.
2.发现效用价值论的错误:
        本人的研究发现效用价值论存在两方面的错误:最大的错误是没有完全把占有性因素纳为价值因素;其次是主张最后一个边际效用决定商品的价值,并从而派生出消费者剩余理论的错误.
3.本人的新发现或原创:
1).价值难题的正解:
       商品价值量由商品的有用性和占有性两个因素共同决定.商品的有用性即效用越大其价值越大,反之越小.商品的占有性越大即占用困难度越大,其价值越大,反之越小.
2).经济公平的敌人:
        资源占有和消费(使用)的不公平,劳动剥削,生产贸易分工中不合理的利润分配,不合理的分配制度,贪污,权钱交易,军事掠夺,其他非法占有等.  
3).基本经济规律:
       “效用(财富)最大化-生产耗费最小化原则”.
4).其他.
      a.财富增长的原因分析;财富的源泉:自然性资源及社会性资源的划分;狭义生产及广义生产的划分。
      b”科学管理是生产力的发现和论证.


谢谢阅读!


(本人的经济学文章已有部分发表在经济学家网站及价值中国网站,后面还将陆续在这两个网站发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这两个网站里面查阅.)



陈绍惠
200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