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国策与企业利益相互凝聚的典范
——*****工业有限公司环保治污工作的调查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各级政府也千方百计抽出资金投入到环保事业中。但是,作为重要污染源之一的工业企业,面对环保投入与生产投入上存在的矛盾,往往在眼前利益趋动下,将环境保护与发展生产看作是“两张皮”,甚至认为环境保护是阻碍经济发展的“绊脚石”。而*****工业有限公司却能够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贯彻落实基本国策与谋求企业自身利益和长远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环保工作认识高、行动快、效果好,把环境保护变为生产力,实现了环保与经济的“双赢”,成为全市工业企业治理污染的排头兵。对此,市、区领导和有关部门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于****年*5月在该厂召开了全市环保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最近,我同区环保分局的领导一起对该企业进行了调查。
一、强化环保意识,创新经营理念
***公司之所以在环保治污方面走在了全市工业企业的前列,成为全市环保工作的一面旗帜,主要得益于他们对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正确处理了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任何企业都渴望长足发展,但在环保工作中,当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发生矛盾时,多数企业往往选择前者,而***公司看重的却是后者。*****工业有限公司是由原*****市曙光造漆厂的一个车间剥离而来。****年建立法人企业后,生产规模急剧膨胀,经济效益连年翻番,并跃居全国出口创汇先进乡镇企业和全区利税大户。但是,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使周围环境急剧恶化,禾苗枯萎,粮食减产,附近村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看到这些,***人痛心不已。他们认为,企业的利益只有服从于社会的利益,顺应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才能获得长足发展。企业如不积极治理污染,虽能获得暂时的利益,但迫于人民利益和基本国策的要求和制约,迟早会被关停,而企业一旦停业,连职工的饭碗都保不住,企业的现实经济利益与长远经济利益都将无从谈起。基于这一认识,***公司从****年起,连续*年共投入***多万元用于环保治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并引起了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我国也在****年将环境保护定为一项基本国策,明令年产***吨以下的颜料厂关、停、并、转。***公司虽不在关停并转之列,但面临着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是主动治理,还是被动应付?对此,他们没有半点疑惑,而是清醒地认识到环保治理宜早不宜晚,这不仅是基本国策的要求,更是赢得国际信誉、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需要。***公司是一个中外合资企业,产品以出口为主,如果环保治理不合格,外商担心企业因环保问题而被勒令停产,就不敢或不愿与之合作。因此,***公司把环保工作当作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把环保工作的成效看作是企业的形象和生命,坚定地选择了一条积极主动搞环保,让环保与企业共发展的道路。三是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关系。“重效益、轻环保”、“先污染、后治理”以及在治污上单纯依靠“末端处理”等传统观念,是建立在保护环境与提高效益相矛盾基础上的,是与时代的进步和要求相背离的。解决不了这个观念问题,就很难在环保工作上有突破、有成就。***人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坚决地摒弃了旧的思想观念,而代之以环保与生产并重、清洁生产与末端处理相结合的新观念。他们在主动投巨资兴建污水处理厂、安装水膜除尘器的同时,还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减少了污染物的产生,降低了治污成本,提高了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
二、瞄准先进工艺,加强技术创新
***公司的环保治污工作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各级领导和区环保分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离不开公司全体干部职工的苦心钻研和团结拚搏。几年来,***公司始终瞄准治污先进工艺,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技术创新之路。
从建厂之日起,他们就开始搞以废水处理为主的环保治理工作,但那时仅局限于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进行清浊分流、回收利用、定点存放、定期排放等较为简单的处理。1996年国家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并将环境保护确定为基本国策,***公司立即付诸行动,把环保治污作为企业的“头号工程”和“生命工程”来抓,提出了“资金向环保倾斜、技术向环保支持、全厂一切服从环保”的口号。自****年*月起,在公司生产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全厂干部职工自愿不领工资、不分红利,多方筹资**多万元,自主设计、自行施工,实施污水处理一期工程,到****年*月完工。一期工程主要是通过地下防渗集水管道、防渗集水池和废水中和的方法进行污水处理,初步解决了污水中的蓝颜料和酸性水的污染问题,但其它污染物依然存在,仍不能达标排放,还需进一步完善。为此,他们一方面认真查找问题的所在,另一方面积极向环保部门进行咨询,求得帮助,多次邀请区环保分局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到厂实地考察论证,同厂里的环保技术骨干共同研讨符合本厂实际的可行性解决方案。第二期工程投资***多万元,于****年**月开工建设,到****年**月完工,采取电解去铜、罗茨曝气、石英沙过滤去COD和微孔过滤脱色等技术工艺进行污水处理,****年**月通过了市环保局的达标验收。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公司发现这种治污方法虽然治污效果不错,但运行成本高昂,吨水治污成本高达**元。为了降低运行成本,进一步提高治污效果,他们又把目光瞄向了国际先进工艺。然而摆在他们面前的巨大困难是一没资金,二没技术,其中技术问题更为突出。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以***为首的公司领导在每次外出联系业务的同时,都要去参观学习当地治污先进企业的处理方法和管理经验。此外他们还专门派出技术人员到天津、苏州、杭州等十几个省市进行参观学习,并多次把北京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大等全国多所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请到厂内进行现场技术指导。通过这种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方式,公司掌握了大量的治污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他们自行研究设计并实施了以生物法去污为核心技术的第三期工程,投资***多万元,于****年**月开始动工,到****年*月**日竣工。在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公司请区环保分局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工程建设的每个阶段进行逐项监督,还对原工艺进行了多次改造。完工后,经过几个月的运行和跟踪检测,治污效果有了显著提高,治污费用也由原来的每吨**0元左右降到了每吨****元,日处理废水能力达到****多吨,远远超过了目前***吨的日排放量,为企业的长远发展预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同时,公司建立了化验室、环境监测室等环保科室,配齐了检测设备,完善了运行监控手段。他们还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抓起,以进一步减少污染,降低污染处理费用,力争实现无污染、零排放。
三、完善运行机制,提高综合效益
***人认为,要保证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在公司不走样、不减力、不折不扣地得以贯彻落实,光靠资金、技术的投入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严密的制度和健全的机制来保证。为此,他们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了组织网络和完善的分配体系。公司成立了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由董事长兼总经理***负总责,由一名厂级干部专门负责。公司还从董事会到车间班组,对各级干部都建立了环保目标责任制,实行逐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工资分配之中。公司建立了废水处理车间,兼任各车间环保工作的考核,负责将考核结果与工人的工资分配挂钩。这样,就使公司的环保管理工作做到了纵到底、横到边,形成了纵抓成线、横抓成网的环保管理体系,在公司内部形成了“环保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局面,从而使环保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完善产品、技术调整与开发机制。对于新产品的开发和新技术的应用,公司从过去以经济效益为标准,改为以“环保优先、兼顾效益”为标准,坚持以废弃物的排出量衡量其价值,严格做到对环境污染大的新产品不开发,对环保处理费用高的工艺不采用。目前全国大部分同类厂家采用的硫酸法生产酞青蓝工艺,就因其对环境污染较大,***公司至今没有采用。三是确定产品成本核算新方法。公司在对产品进行成本核算时,都将污染治理费用摊入产品成本,以此激励职工减少污染,重视环保,提高效益。这样,就保证了生产与治污工作的同步进行。四是出台清洁生产的有关规定。“清洁生产”是目前防治污染的新观念,是把环境保护与生产效益相统一的“粘合剂”。因此,他们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实行封闭式生产,采用低污染、无污染技术和工艺,要求职工在生产中杜绝原辅材料外泄,保持生产环境的清洁,并鼓励职工创新工艺和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和原材料,减少跑、冒、滴、漏,实现物料最大限度的厂内循环,最终使企业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基本国策与企业利益相互凝聚的典范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