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业何以沦落为中超?
文/毛启盈
上周末,有幸观获得老婆允许观看了河南建业与北京国安的比赛,吃惊不小,伤停补时竟长达6分钟。“主场龙”和“被夺冠”成为了中超的一大戏词。经常看国外的足球比赛,看了后心情愉悦,但是,收获很小,而看了中超比赛,就像看了“三国演义”,政客、黑客、掮客粉墨登场,的确让人开阔了视野、智力倍增。
于是乎,我联想到了如今的中国电信业,虽然只有三家,但是分散到各地的子公司、孙公司,比中超的队伍要强大多了。看看他们是怎么样竞争呢?
这里引用媒体报道,江苏省某运营商近期校园营销活动过程中,存在着六大罪状:
一,通过威胁、甚至殴打工作人员等方式阻挠其他公司业务发展;
二,收购其他公司手机终端;
三,通过发送虚假短信引发他网用户群体投诉;
四,是拦截异网用户短信;
五,是利用渠道排他性协议阻止其他公司进入校园开展营销工作;
六,采取张贴小字报、网上发帖、寄匿名信等方式诋毁竞争对手。
这是当地通信管理部门下的官方定论,媒体原文刊载。需要指出的是, 这种“地头蛇”现象处处存在,只是没有被曝光而已。这里我主要拿来和中超比一比,希望监管部门向足协学习管理:
第一,金钱铺路,拳头说话。伟大的电信业,在纯洁的象牙塔里,上演着着暴力、黑社会、还有一系列违法犯罪活动。其实,江苏这家运营商耍的“花招”仅是电信竞争中的冰山一角。河南联通和河南电信“同台竞技”,结果电信员工手持利器,大闹联通营业厅。像这种以流血著称的“肉搏战”,在足球场上时常看到。
第二,内斗内行,外斗外行。某地方移动在校园大张旗鼓地整出“斩翼行动”,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而电信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视频“非翼勿扰”等宣传片,暗指移动辐射严重等。一个小小的苹果Iphone,竟能让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昏头转向,束手无策。而国足赢了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博茨瓦纳,也被人指为获胜靠贿赂。
第三,大搞垄断,产业“被繁荣”。自3G发牌以来,除了Ophone以及MM等移动商店有创新外,三家运营商竞争手段基本上靠媒体广告。3G广告铺天盖地:打折、套餐、单项收费,弄得消费者眼花缭乱,给外界造成一种充分竞争假象,但实际上三家在局部地区搞“割据”,弱肉强食,恶性竞争。在中超,如今仅仅剩下了最后三轮,而8支队不约而同获得了相差无几的40分,共16支队,10支都有夺冠的可能,而北京国安提前“被夺冠”,这纯属巧合吗?
电信业何以沦落为中超?希望监管者能够认真地反思。六大运营商重组为三家受否有些随意化,是否需要再次重组?国资委是否该考虑给运营商减压?鼓励电信业差异化竞争,鼓励推动3G应用的具体方案在那里?而保护电信业市场发展的《电信法》究竟还能雪藏多久?如果这些培养3G市场的政策不出炉,电信业的“中超乱象”就不会停止。
相关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