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商会系列二 湖北商会九头鸟


巴尔扎克曾说,外号是名人的名讳。

  对于湖北人来说,九头鸟这个外号无人不知。楚人钟凤,把凤鸟视为自己的图腾。九头鸟的含义褒贬不一,但湖北人绝不认为“九头鸟”是恶名丑号,你称他为“九头鸟”,他坦然受之,并有几分自得。“九头徽号称鄂鸟,鄂人听了不烦恼”,大有楚君“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溢”的遗风。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句流传已久的俗语里至少包含了两层意思:湖北人有九个脑袋,特别聪明。湖北人有九条命,生命力特别顽强。

  精明的湖北人

  不过凡事比别人想早了一点,

  想多了一点

  要说湖北人聪明,估计这话没人反对。从来都是百样水土百样人,湖北人聪明、灵光甚至说狡黠的形成,与湖北的地理位置有关。湖北被誉为千湖之省,水之灵动易变的性格,深深影响着湖北人,形成了他们灵活多变的性格。 

  2001年,湖北人刘素芳在九州集团总部的派遣下,来到郑州开了集团第三家分公司。“当时人生地不熟,资金也缺。大大小小的医药公司已经遍地开花,要在这里闯出一条生路,只有想别人都没想到的招儿。”河南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现任总经理蒋志涛介绍说。

  刘素芳仔细揣摩了河南医药界的现状,在跟董事会充分沟通后,拿出了几个新招。改坐商为行商。“以前经营医药的就是坐等顾客上门,九州通最先在河南实行配送制度,而且是24小时营业,需要什么药品,一个电话,我们就会很快送到。”在大家都还没有想到网络的时候,2002年,河南九州通设立了自己的网站,网站药品与库存药品一模一样,即使外地的顾客,需要什么药品只要点开网站,一样可以很快拿到货物。蒋志涛说:“现在网络已经很普及,但在当时的河南医药行业,绝对是开了先河。”

  不仅仅是这些。2004年河南九州通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日本冈村自动流水线设施,2006年征地75亩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现代化的医药物流园区,“这不光在河南,在全国都很少见。”

  蒋志涛不否认湖北人头脑灵活。但对于精明,他的看法是:“精明不应该只理解为自己绝不肯吃亏,而是忧患意识强,是凡事都比别人想早了一点,想多了一点。”

  爱面子的湖北人

 

  做生意其实就是相互给面子,互相成全

  曾有这样一个典故说湖北人爱面子,乾隆年间武汉商人赫老爷60大寿,曹雪芹送来两坛“酒”。赫老爷当即命人给众宾客斟上。众人喝下一口,觉得没一点味道,但齐声赞道:真佳酿也!曹雪芹哈哈大笑,指给众人看酒坛上的贺幛,却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尴尬之中,赫老爷自我解嘲道:“妙哉!水淡而情浓,更显友谊之厚也。”

  湖北商人受这样的传统影响,在商场上恪守给对手面子,名誉比生命更重要这样的信条。

  汉川人陈伟是1995年从武汉汉正街到郑州做服装生意的,从一家小店面起家,到现在手下有7个品牌、200多个代理商的诚伟服饰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觉得走到今天这一步,“有诚信吃苦,有脑袋灵光,更重要的是给客户面子。”

  曾有个山西晋城客户,跟陈伟打交道5年,2003年因投资门店破产,欠他一笔货款。2004年陈伟跟着河南服装界到山西考察,正好遇见了这个商户。“当时他很落魄,开了家小文身店糊口。他请我到他家去,说了自己的难处。我当时就说,钱你什么时候有了就给。真没有,我也不会冲你要的。”几年后代理商不仅还完了全部的货款,还介绍了好几个当地的客商,陈伟的生意因此在山西市场有了更大的份额。

  给对手面子,这在九州通身上体现得也很明显。初入河南市场,它不提竞争,提出了“竞和”。“不是价格战,你死我活,而是独辟蹊径,在和平共处里发展。”蒋志涛介绍说,现在每年他们都要搞医药界的歌曲比赛和运动会,“邀请医药界的同仁参加,既交流了信息又增进了感情。”

  因为竞和的思路,现在的河南九州通当之无愧成为河南医药业的龙头老大。“去年一年的销售额是25.2亿。作为中国最大的民营现代医药物流企业,九州通集团去年销售额超过189亿,连续5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

  万事和为贵。在蒋志涛看来,给对手面子就是给自己面子。“做生意其实就是互相成全。”

  底蕴深厚的湖北人

 

  盖有思想的建筑,给大家一个世界3

  湖北有深厚的文化底蕴。2000年深厚的荆楚文化,屈原离骚的浪漫风骨,让这片土地上出来的商人,也有了与众不同的味道。

  河南湖北商会有会员500多人,但高学历的占了很大一部分。湖北人历来重视教育,“文化成就思想高度。曾是加拿大医学博士的力强实业的董事长李强,曾做过高级工程师的汉飞的老板余建新和中建三局总经理汤才坤,河南白云边的王志超,等等,可以说我们商会的很多老板,都有很深的文化底蕴。”河南湖北商会会长黄斌说。

  天门人黄斌,1988年就来到了河南。在河南,他这个湖北人成了郑州十大杰出青年,他从省会一家医院院长的职位下海,在河南淘到了第一桶金。生意做得最好的时候,黄斌来到加拿大。人地生疏的寂寞他乡,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有研究的他牵头成立了加拿大中华文化研究院。那是被黄斌自嘲为赔钱赚感觉的两年,但他所创立的研究院成为加拿大华人的栖息地,也让他结交了一大批海外朋友。

  2003年,郑东新区大开发。“在一个缺水的城市造一座水域靓城,这样的大手笔大规划,让我感觉,是回来的时候了。”黄斌又回到这座他熟稔的城市,联合加拿大华人协会成立了枫华置业。几年过去,一个集别墅、水景、北美文化为一体的温哥华山庄在运河之畔拔地而起。

  枫华置业旗下有一个枫华大讲堂。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请一些名人大家来这里讲课,“经济学人、传媒大家、诗人、作家都有。”在黄斌看来,做地产不仅仅是盖房子,也是在传达一种思想和文化。英国哲学家普波尔在哲学命题里把全部存在划分为三个世界,世界1为物质世界,世界2为精神世界,世界3为精神世界对物质世界的感悟。“在郑州,我想给大家的就是一个这样的世界3。”

 

  长江黄河 两水之畔

 

  河南与湖北人其实没什么大的差别

  在中原人看来,湖北人有那么多与众不同的地域特性。但让他们自我审视,他们并不觉得自己跟中原人有什么区别。

  “要说精明,商圣范蠡最精明了,他就出自咱们信阳。要说个性倔强,谁能倔强过把大山搬走的济源人愚公。”蒋志涛说,现在的河南九州通,有一半员工是河南人,“早就融合在一起了。”

  对于郑州,黄斌成于斯,荣于斯。每次做梦,梦中的画面除了天门的荷塘月色,就是郑州的金水河。

  13年前,他就在河南上蔡十里铺村捐献了自己的第一所希望小学。后来,加拿大华人协会走进河南的时候,黄斌对股东们说了这么一段话。“当你走进河南,了解河南,踏实地去做一些事情,就会得到有形无形的回报,无形的是一种精神财富,有形的是物质财富。”

  据商会统计,现在在河南的湖北人已经达到60多万,上万家企业和商户,遍布房地产、医药、建筑建材等20多个行业,在豫投资达100多个亿。

  “我自天门越,纵横越大风。首扬心更远,性善志无穷。”这是湖北人黄斌在中原写下的《咏马》。这样的品性与志向,对无数在河南经商的鄂商来说,莫不如此。

  商会名片

  河南省湖北商会的前身为郑州湖北会馆,1915年,当时在郑经营的湖北籍商人在郑州乔家门路东的三益街成立了会馆。“联络商情、开通商智,求集思广益之道、讲维护保持之方”,三益会馆为当时在郑州经商的湖北人聚会和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帮助。1987年,郑州市政府把“湖北会馆”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3月,在河南天骧、河南力强、河南九州通医药、青莲酒家以及湖北在豫企业负责人即知名人士的倡导下,河南省湖北商会成立。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商会现有会员企业500多家,遍布建筑建材、房地产、医药、服装、科贸、餐饮等20多个行业,在豫投资100多亿,成为河南地区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