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翅膀往哪儿飞


心的翅膀往哪儿飞

            来源:价值中国网   作者:潘军强                   

 

 

一位女教师对孩子们说,狐狸总是在夜里干坏事,它盼望黑夜长长的,可是每当公鸡鸣叫时,白天就来了。狐狸认为是公鸡把白天叫来的,它就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把公鸡咬死了。可是公鸡死了以后,白天依然到来,于是狐狸……

女教师说,书上的故事在这里打住,情节将如何发展下去,任凭想象。四年级的孩子,最大的不过十岁。孩子们如何让故事“生动”的?据女教师讲,一个男孩首先提示:狐狸又认为是太阳叫来了白天,决定去吃掉太阳。顺着这个思路,一女孩接续道,狐狸朝着东方去追赶太阳,在森林里迷失了方向,由于疲劳过度死去。女教师为女孩竖起大拇指。另一男孩的接续则是,狐狸到山顶上等太阳落下,心焦得跳起脚来,自己蹿下了山崖(八成摔死了)。这男孩赢得了大家鼓掌。还有一女孩接续道,狐狸发现太阳在湖里洗澡,冲过去,掉进湖里给淹死了。这一次老师出言赞叹:你太棒了! 

   

我们都非常熟悉这类故事。散布紧张与敌意,是国产新童话的一大痼疾。制作者故意留下结局任人编造,更像一个不安好心的诱饵,去钓起杀戮的合理欲望:那狐狸都把公鸡给咬死了,它还能指望宽恕,指望人们记起它好歹是野生动物,应当享受保护吗?我知道不应苛求童心,但我还是不禁为这些孩子的“想象力”惊悚:居然个个都狠心无情,非得要那狐狸丧命而后快。这足以让心智正常的成人们汗流浃背了。

今天的孩子,起码是看过那许多动物卡通片的啊,人们义正词严指责时下的外国卡通片充斥着暴力时,常常不太提及,其实里面的“暴力”主发生在人的世界里,对动物世界倒是很注意网开一面,即使是《猫和老鼠》那种天敌之间的生死游戏,也小心摒弃着“死亡”。孩子们在兴高采烈一致宣判那只狐狸死刑时,可曾稍稍想起过这些故事?要是没想起,那么,是否文明的教化总是不如野蛮的挑唆来得更亲近人的本性?我也知道不应太挑剔教师启发童智的苦心,但我还是因女教师为孩子们选择的“故事”遗憾:在这种故事引领下,孩子的心可能飞得很高,却几乎毫无可能飞得很“美”。孩子有权无知甚至荒谬,教师呢?生态,环保,对我们的一些人来说,似乎还只是一个标志现代姿态的纯理性话语或时髦话题,说说而已。这不,只须和这姿态隔过薄薄一张纸,就尽可以将过去的忏悔未来的忧患一起抛开,心安理得欣赏老师和孩子们在课堂上共同追杀一只倒霉的狐狸,让动物墓地又增加了一个牺牲品。

孩子的心是长了翅膀的,尽管稚嫩,我们应该让她往何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