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连号”果真摇出了腐败黑幕
武汉市硚口区人民法院16日开庭审理张小波涉嫌滥用职权案,硚口区房产管理局房改科干部张小波因在震惊全国的“六连号”事件中协助不法分子办理虚假的经济实用房资格证而被提起公诉。(新华网)
“六连号”事件曝光之初,涉事单位和官员信誓旦旦地表示不存在违规操作,对舆论的质疑声,房管部门作出积极回应,查实这6名申购户都不具备购买经济适用房的资格,而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城区办理了虚假的资格证。如今,当事房管官员已经承认与不法分子联手造假的罪行,等待他的是法律制裁。
眼下,先由网络曝光,再在现实中查出事件真相,早已不是个案,“六连号”事件表明,尽管“网友曝”未必100%精确,但毕竟它首先是一条条线索,正如现实中的群众举报一样,不管是真是假,我们都有必要顺着这些线索查一查,确有问题的,依法依规问责,确无问题的,还其清白,这应该成为反腐新形势下的一种常态。
从周久耕“天价烟”、武汉“六连号”等一系列网络事件可以看出,它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显违背常识、常理,往往又都是一查一个准。因而,对少数部门和官员身上诸如此类的反常现象,我们既不能熟视无睹,更不能掉以轻心,认真对待网络上的每一条线索,一旦发现苗头,主动介入调查,有一起,查一起,不轻易让腐败分子蒙混过关。
一段时期以来,对热情高涨的“网络反腐”,社会各界褒贬不一,概率仅有千万亿分之一的“六连号”,果真摇出了暗箱操作的腐败黑幕,最终被证实并非“纯属巧合”,再一次有力地证明网民力量正日益成为反腐倡廉的一支生力军,善于运用网络力量和网络优势,切实有效地遏制和惩治腐败,是现实而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