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机制中的价值悖论和价值整合机制
田忠国
激励机制源于人类对创造价值的认识与鼓励。但是,价值却因价值倾向不同走向了不同方向。比如,就价值而言,有精神价值、社会价值和物质价值等不同层次,对于创造出杰或有异于他人价值的人,其激励也有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一般而言,人们所谈的激励机制主要是指对于创造利润者的物质激励。但是很显然,利润与价值不是同一个概念,因为,利润主要是指物质生产过程中的剩余部分,而价值除此之外还包含更多的含义,比如,一位大夫的主要价值体现在他救了多少人,如何用更节俭、更有效、更快捷的方法治好了病人的病,但是,如果从创造利润的角度说,这个大夫的行为虽然实现了社会价值,但却完全违背了市场价值规律,因为,市场价值规律的根本目标是利润价值而非社会价值。
这种现象,我称之为激励机制中的价值悖论。
原始资本主义阶段,解决价值悖论的手段就是以利润价值取消社会价值。但是,这们做的结果是人民大众不断的暴力反抗,这才有了价值整合机制的问题。社会主义则成功解决了价值悖论问题,因为,社会主义创造利润(成果)的目标不是为了个人占有,而是为了人民大众阶层的平等共享,也就是毛主席说的造福人民大众。
社会主义的主体特征或者叫经济基础是公有制。现在的中国公有制已被私有制所取代,已经失去了创造成果由人民大众阶层的平等共享经济制度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有三种不同的选择:
一、恢复公有制,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
二、政治改制,实行政治、知识精英分肥制民主。
三、维持现状,等待有能力、民众又觉醒的时候由后人解决。
如果走社会主义道路,恢复公有制,首先要做的就是换上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人。反之,依然由坚持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掌握国家重权,复兴社会主义就是空想。但现在看,即没有以反腐败开道,采取换人的断然措施,也没有以毛泽东思想、党的宗旨和国家性质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来衡量官员是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以此坚决换人。这就说明,复兴社会主义在目前还是个梦想阶段。
从某些政治和知识精英紧锣密鼓的抛出政治改制的理论文章上看,走政治、知识精英分肥制“民主”的道路到是很有可能的。因为,抛出这些理论的人,大多是国家智囊人物,直接影响着中国未来的政治选择,这是其一。其二,理论领行动之先,也就是说,理论是为行动开道的,下一步的政治走向,清晰可见。其三,由于是“摸着石头过河”,如果闯关成功,政治改制,也就是改成政治、知识精英分肥制“民主”,大功告成。如果闯关引发大的社会动荡,闯关将被叫停。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第三条道路,也就是维持现状,等待有能力、民众又觉醒的时候由后人解决问题。所以,本文的题目叫“激励机制中的价值悖论和价值整合机制”,也就是说,暂时构建一个能够整合价值悖论的机制,从社会大局的角度说,中国只有恢复了公有制的社会主义之后,才可能建构按劳分配的激励机制。
现在,左右两翼有一个共识,就是中国维持不下去了,必须进行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右翼中比较温和的说法是,中国应来一场罗斯福的变革,也就是限止富人,给穷人一条生路。而右翼中的激烈者认为,殂杀毛左,实行彻底的政治改制,这种观点是当前中国社会政治思潮的主要倾向。
左翼则认为,中国需要复兴社会主义,重新迎接毛泽东思想的回归。其理由是,毛泽东思想是全国人民共同的选择。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但我对左右观点不同的地方是,不能维持而维持,也是一条维持路径。因为,在这种状态下,更能孕育、积畜新的变革暴发力。如果在左转不了(走社会主义道路),右转又是死路一条的情况下,维持现状,置于死地而后生(民众觉醒),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因为,毛主席早就说过,有人怕人民革命,我就不怕。革得好(不是原话,大意如此)。主席为什么这样说?革旧才能布新,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辩证法。
当然,有的政治、知识精英认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掌握在他们手中。其实,持这种观点的先生大概早就忘了历史发展的辩证法:人民大众的共同选择、共同价值目标、共同追求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谁选择了人民大众的共同选择、共同价值目标、共同追求谁就找到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大方向,谁违背了人民大众的共同意愿,谁就必然会被历史淘汰出局。
还给人民大众民主权利,也是建立激励机制中的价值悖论和价值整合机制的具体办法,当然,暂时性的最佳机制就是给人民大众票免官员的权利(我称此为行使造反权的有序化),这才能走出历史周期律。
2009-10-17
激励机制中的价值悖论和价值整合机制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