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操之过急”还是强势行政“乱作为”?


是“操之过急”还是强势行政“乱作为”?


柏文学


    7月29日,山东冠县的网吧业主们接到公安部门的通知,被责令关门停业整顿2个月。2个月后,仍然没有接到恢复经营的通知。直到10月14日,开始有媒体关注这一问题。10月17日,记者在冠县暗访发现,在舆论压力下大多数网吧已恢复经营。县长总结:关停网吧操之过急。(扬子晚报10月19日)


    网吧被查出违规经营问题,不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别情况分别对待,而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全城“一关了之”,怎么说也是“行政懒政”行为,更像是强势行政的“胡乱作为”。明明公告“停业整顿两个月”,可是两个月过后许多日依然没有恢复营业,怎么看也是“行政失信”行为。事情已经传远,全国皆知,迫于舆论民情的压力,多数网吧已经恢复营业。有关部门不对自己的行政行为进行反思检点,一言以蔽之“操之过急”,怎么想也是举重若轻,文过饰非。看来相关地方行政部门并不想从中吸取教训,也不想真正走上依法行政之路。


    权大还是法大?长期以来坊间舆论时常作出这样的设问。包括设问者,谁都知道答案:当然是法大。出现这样的设问,是因为发生了权大于法的事实,人民对于公权作出了强烈的提醒。作为公民,法无禁止则可为。作为行政,法无授权则不可为。国家没有法律禁止公民经营网吧,公民当然有权经营网吧,而行政执法者便无权禁止公民经营网吧。一个县的网吧全部关闭整顿,而且到期后不予恢复经营,就是事实上的整个网吧行业的停业,就是事实上全面停止网吧服务,就是剥夺了公民经营网吧的权利。


    网吧经营的义务是依法经营,行政执法的权力是依法管理。对于违规经营的网吧应当依法依法警告、处罚、或者停业整顿,对于合规经营网吧不应当被连坐。网吧经营者也有良莠不齐,会有以身试法违规经营者。然而很难想象一个地区的所有网吧经营者都是违规违法而且程度都很严重,都到了必须关闭停业以便整顿的地步。果然如此,那么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很值得考量。不管怎么说,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依法应该存在的行业被整顿得在一个不短的时期内不存在了,公民无法得到法律允许存在的某项社会服务,那么首先要拷问的不是该行业的经营者,而是管理者。


    因此,不管山东冠县网吧被全部关闭是否与“一个批评冠县计生办的帖子”并且“那帖子转得太快了”有关,冠县的行政管理者都应当扪心自问,好好反思此事件,对照“依法行政”的理念,检讨管理思路是否“强势者无所惧”?管理方式是否“行政乱作为”?管理模式是否“乱折腾”?一句“操之过急”,难免“懒政乱作为”之嫌。冠县“关闭网吧”先被解释为“解决民生问题”,后被解释为“去网吧的除了孩子就是社会闲杂人等”,更被解释为“这些人聚集在网吧极易闹事,是不安定因素”。这使人自然想到某些地方管理部门呼吁实名制的事。


    然而,我们必须想到的事情是,胡总书记和温总理对广大网民的极大信任,他们经常上网浏览网民言论,并且与网民直接对话。难道胡总书记和温总理浏览的网民言论没有从网吧发出的?难道胡总书记和温总理所直接对话的网民没有通过网吧进行的?网络不仅改变人类的通讯方式,而且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更已成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工具,成为生产力的一部分,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尽管泥沙俱下,鱼目混珠,但是主流价值瑕不掩瑜。企图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行政管理,必将被以人民意志为主导的历史潮流所淹没。包括山东冠县在内的领导们当慎思之。


《山东冠县部分遭关停网吧已恢复经营》
http://news.163.com/09/1019/04/5LV98NGH0001124J.html
《文化部:文化行政执法不能“不作为”更不要“乱作为”》
http://news.163.com/09/1017/15/5LRB5PDP000120GU.html
《山东一县封了所有网吧(组图)》
http://news.163.com/09/1015/03/5LKSVFIM000120GR.html
《山东冠县全城70天来无网吧可上(图)》
http://news.163.com/09/1015/03/5LKSHP2C000120G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