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前景是广阔的,道路是曲折的


       最近IBM为我们勾勒出一卷智慧地球的梦幻画卷:汽车发生事故,车载设备会及时向交管中心发出讯息,以便及时应对减少道路拥堵;快下班了,用手机短信发送一条指令,在家“待命”的电饭锅会立即启动做饭,空调开始工作预先降温……其实这些,早在看似梦幻的生活早在1997年比尔盖茨便已经过上了,当年他花了6000多万美元打造了他的超智慧豪宅“未来之家”。近段时间凡是被打上“物联网”标签的股票都是一路飙红,各大主流媒体力挺物联网,那些和物联网有关的公司高层也一个个站出来热泪盈眶的说:我们终于看到曙光了。“物联网”看似离我们很近了。

想必很多人都还记得当2000年英特尔公司董事长安迪·格罗夫发出了网络时代的警世名言:“赶快跳上电子商务的高速列车,否则你将死无葬身之地!”各种互联网、电子商务概念热得发烫,但凡沾点“互联网仙气”的股票便牛气冲天,乐观的中国互联网先驱们带着上千万美金高调进驻互联网市场。热炒带来的问题就是让一些企业急功近利,为了提高知名度,制造轰动效应,以求将来上市,不踏踏实实在商务上上功夫,而是利用各种媒介狂炒,自己迷失了,消费者困惑了,电子商务在中国也变了味。最终带来了那场互联网上的灾难。
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圆桌会议,温家宝总理的无锡参观,各国对物联网的重视毋庸置疑。物联网国际标准制定国中也赫然有中国的席位。3G的开通,智能手机的降价,科技的支持……物联网的前景确实一片光明。
2004年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公司要求期供货商为所供货品都打上RFID以便管理和降低成本,当年强势的沃尔玛乐观的估计在2005年便能完成这项工作。如今5年过去了,沃尔玛依然没有实现100%RFID标签。
如今“物联网”前进的道路上面临着两大难题,“物联网”确实能让我们生活的更舒适,出门不再需要携带钥匙,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遥控家中的一切,对自己买的东西能够了如指掌。问题是我们要付出多少成本呢?没有这样的改变我们并不是不能生活,如果让我们像比尔盖茨那样耗费上亿估计没几个人愿意;无处不在的RFID在为我们展示着商品的一生的同时,也暴露了于商品有接触的人的行为。这还仅仅是隐私问题的冰上一角,设想以后的某一天,地球上所有的物品都打上了RFID标签,人类也被植入各种芯片,当你在大街上遇到多年未见的老友,正准备张开怀抱热情拥抱的时候突然收到短信提示:警告“对方已经一个月没洗澡了”。这个时候的您是抱呢还是不抱呢?
越是时代变迁,机会来临的时候,越需要冷静分析,平和对待。别搭了舞台最终给别人用来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