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尚食志
现在流行的是日本芥辣,但这回我说的不是它,是芥末。芥末在我们那里不叫芥末,叫呛子。日本的那种芥辣膏我也很喜欢吃,优点是过瘾,能在短时间辣透;缺点是韵味不长,不香、不含蓄。日本的芥辣,就是山东、河北人说的辣根儿。我没有见过成根块状的辣根是什么样子。
我说的芥末是指芥末籽儿,即芥籽或芥子。芥子很小,小得本身就成为一个形容词——芥子园,就是形容园子很小。一介草民,就是形容小得微不足道。佛家说受人芥子小的恩惠,要给对方山一样大的回报。
我的曾祖母和我祖父的生日都在夏季,每到他们生日,会来很多亲戚祝寿。吃饭的时候,席上就有芥末拌的凉菜。呛子性凉,适合夏天吃凉拌菜。
芥末籽碾碎或在生铁臼里捣碎成面儿,半碗芥末面儿,用开水一冲,再在上面盖一张纸,纸要贴着水,一般用过去商店里包点心用的粗糙的纸——亲戚们给老人过寿,总有带点心的。其实想想用宣纸最好,透水性好。纸贴着碗里的水,慢慢地水就透过纸,纸往下沉,水都到纸上面来了,碗底沉淀的是芥末粉。这样滗出来的水,是黄绿色的,发苦,不能吃,倒掉。把苦水倒掉了,碗里剩下的芥末,浇上热油,再加上醋、盐,搅匀即可。这样可以蘸着吃,也可以用这样的芥末拌凉菜。如红薯粉条、豆芽,经芥末一拌,十分好吃。这样的芥末,比上面说的芥辣的芥末味儿要含蓄,要香而有韵味。
但是做这样的芥末,需用菜油和粮食醋,现在超市的米醋白醋都不能用,太酸、烈酸、单纯地酸、直接地酸,跟没文化地酸似的,不含蓄、不香、不温和。不能用。要用关中农村家里做的粮食醋,那种醋色白中泛黄,仿佛上面有油花儿,这种醋你可以倒上半碗,慢慢地品着喝,不伤胃。喝醋对身体大有好处,可现在超市里的醋你敢喝吗?现在超市里的醋用来调和芥末,就只有酸劲儿了,芥末的味儿非给掩盖不可。我喜欢吃北京的两个凉菜:芥末鸭掌和芥末墩儿,一般用芥末油或辣根儿,有的也是用芥子做的芥末,但醋不对,总是吃不到芥末味儿。
还有一个有趣的事儿,值得一说,吃芥末,要的是那个辣味儿、冲劲儿即呛劲儿。同时做呛子是个讲究技术讲究手艺的活儿,掌握不好,很容易做不好,没味儿。因此关中人讲究做芥末的时候,要一个脾气不好、性格泼辣的女人做。反之,性格温和没脾气的人做出的呛子不呛。我记得我最年轻的老姑(外地人叫姑奶奶)每到这时候,就端着一个大瓷碗,里面盛着半碗芥末,笑着招呼亲戚中的女客人和本家的女主妇们,说:谁谁,你人歪(即你厉害),你来!周围人看着被点名的女人,都笑了。
即使再歪的女人做出的呛子,呛劲儿中,总也有一种和顺的意味。这才是真正的呛子。现在呛子很少见。辣根吃起来简单过瘾,独缺一种和顺的滋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