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优比揭短更重要


  “寻优”比“揭短”更重要

   有一位画家,他想知道自己绘画的水平。于是,他精心创作了一幅画。他把这幅画拿到闹市里,要人们指一指这幅画的毛病。结果,一天下来,毛病指了一大堆,这幅画几乎一无是处。但是,画家并没有丧气。第二天,他又把这幅画拿到闹市里,要人们指一指这幅画的优点。结果,一天下来,优点指了一大堆,这幅画几乎一无瑕疵。同样的一幅画,竟然出现天壤之别的评价。为何会这样?

   显然,是“引导” 使然之。

   我们老师,可能常常遇到学生之间的告状,更多的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或理解我们认为好学生)告“学困生”的状,“某某作业没完成,抄谁作业了”“某某打架了” “某某欺负人” ……从表面上看这些现象,的确是某些孩子小问题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细细反思一下这种现象的本质,可能是我们这些做老师的一些言语或行为在间接影响着他们,不可否认,有些老师依然把学习成绩当成评价孩子的惟一标准,少数老师不仅缺乏发现的眼睛,有时还随意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认为: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没有尊重和了解,就没有教育。这学期,我们六年级的学生重新编班,第一天,看到离开我的学生,有的眼睛包着泪花,有的见我“吱吱唔唔……老师,我们舍不得”,是呀!相处三年了,此时愈加感觉到师生的真挚情感。最让我想不到的是——张*同学,一个我固认为不怎么样的学生,在学校网站留言“祝我以前的老师天天快乐 身体健康”,激动的同时又让我惭愧不已,为什么这样的孩子却总是最为细心,常常给我们一些意外惊喜!

    尊重孩子。我们自身要做到,更要引导孩子学会相互尊重。儿童的年龄特征决定着,他们似乎更喜欢找别人的错误与缺点,不欣赏他人,常常看到是自己身上的优点。这样,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教师的正确引导。每个人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和优点,关键在于我们善于去发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渴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一句称赞的话语、一束关注的目光也许就能改变孩子的一生!同样,他们更需要自己班集体中同伴的赞许和肯定。引导孩子善于看到别人的优点,这样就能影射自己,发现别人的优点了,就会觉得别人更可爱,就会跟他相处得更好。 融洽、和谐的班集体更有利于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我们教师的责任感强一些、细一些,用自己的言行引导孩子去主动发现同伴的优点,来对比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