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袁长荣,宣州区水阳人,初中文化。2007年成立发起设立宣城市益隆渔业专业合作社; 2008年荣获市级规模化合作社和宣城市宣州区“双十佳”水产苗种生产基地称号;他个人更是被评为渔业致富带头人。
将幼蟹做成大产业
——记宣城市益隆渔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袁长荣
“水中求财,向资源要效益”
皮肤黝黑,个头不高,身体稍显单薄,现年37岁的袁长荣在水阳镇拥有较高的知名度,这主要源于其较高的幼蟹培育技术水平及其成立的益隆渔业专业合作社。
说起水阳镇的河蟹养殖业,袁长荣娓娓道来。袁长荣告诉笔者,水阳镇(现在的金宝圩,是由原来的三乡一镇撤并而成)拥有河沟5万亩,良田5万亩,水阳江傍镇而过,这里水质清新,水草丰富,是天然的水产养殖胜地。水阳镇素来有“鱼米之乡”之美称。现在的水阳镇,更是鱼的世界,蟹的故乡。该镇目前河沟养殖面积有5万亩,稻田养殖5万亩,粮食种植5万亩。水阳镇年河蟹产值近2亿元,成蟹及幼蟹产值各近亿元。
谈起幼蟹培育,袁长荣更是如数家珍。20年前,初中毕业的袁长荣在学业上没有再求上进,面对交通不便,除了田就是水的水阳镇,袁长荣不甘穷困,于是将目光瞄准了水资源丰富的水面,他要“水中求财,向资源要效益”。.毕业后的第二年,袁长荣就开始了河蟹养殖,当时几个人合伙承包了近百亩水面,养殖成蟹,当年每人赚得2000元。随后几年,袁长荣养殖成蟹有赚有亏。善于思考的袁长荣分析成蟹养殖成败的原因,最终悟出:依靠“进口”的蟹苗养殖成蟹风险较大,因为进口蟹苗质量难以把握,同时长途运输对蟹苗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从而造成养殖成蟹起捕率低的现状。问题找到了,就有了主攻方向。于是从1998年起,袁长荣就开始了培育幼蟹这条漫漫长路。当年,袁长荣挖了3亩稻田进行幼蟹培育试验,亩产幼蟹1万只,亩获净利3000余元。2000年,袁长荣扩大再生产,将幼蟹培育扩大到8亩,随着养殖技术的成熟,养殖产量提高,养殖效益也快速增长,年终,袁长荣幼蟹培育亩均效益高达4000余元。自此,袁长荣一发不可收拾。到2007年,袁长荣不仅要养好自己的幼蟹,同时还想拥有自己的幼蟹产业,于是宣城市益隆渔业专业合作社在他的发起下,悄然设立。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袁长荣告诉笔者,1998年,他从事幼蟹培育试验时,技术还是相对落后,塘中只有少量水花生,培育幼蟹也只是在初期投喂一些幼蟹专用颗粒饲料,随后就是坐等年终起捕幼蟹卖钱了。当时亩产1万只幼蟹已属高产。
1999年,善于钻研的袁长荣一心扑在幼蟹培育上,随着蟹苗的肥水下塘、池塘水草比例的扩大以及采取改进投喂等措施,袁长荣的亩均幼蟹产量逐渐提高,亩均效益逐年提升。获得初步成功的袁长荣不骄不躁,继续其幼蟹培育技术攻关,直到2005年,袁长荣用8亩稻田,育出幼蟹21万只,销售16万只,产值12.1万元,盈利8万元。袁长荣自此在幼蟹培育方面掘得了第一桶金。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已熟练掌握幼蟹培育技术的袁长荣致富不忘家乡人,他时刻在想如何带动乡亲一道致富。随着宣州区多年幼蟹培育技术的推广,水阳镇从事幼蟹培育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但是,由于单独农户规模小,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弱,同时,农户之间幼蟹价格恶性竞争非常严重。袁长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时逢农民专业合作社之东风吹来,吹醒了袁长荣,袁长荣决定发起设立渔业专业合作社,实行民主管理、技术共享、统一销售,进而降低幼蟹培育成本,提高幼蟹培育效益。
袁长荣说干就干,他于2007年3月就开始着手筹备合作社事宜,8月合作社正式批准运营。袁长荣发起设立的合作社在“谁投资,谁受益”的基础上有一大创新,那就是合作社分为会员与社员,会员与社员的区别之一,就是会员是公益性合作社的投资方,年底享受公积金分红,而社员则不需要投资,只要自愿并接受合作社相关要求就可成为本社社员,享受社员利益。
成立合作社之后,袁长荣就一心扑在合作社的建设运营上。为了保证合作幼蟹的质量,他的合作社在除董事会、监事会、财务部、销售部之外,专门设立了一个技术部,聘请一名工程师为该社常年技术顾问,聘请南农大学子专门为全体社员提供服务。合作社狠抓质量管理,实行“苗种采购,生态营造,饲料投喂,水质调控,病害防治,技术服务”六统一的管理模式;达不到优质标准的幼蟹本社决不外卖。
由于益农合作社生产的幼蟹质量上佳、可靠,所产幼蟹除了满足本省之外,还远销江苏,江西,湖北,湖南和河南等省份,到该社买过幼蟹的客户就成了其铁杆客,并且铁杆客户还带来了新客房。袁长荣高兴的告诉笔者,他们合作社的幼蟹畅销的主要要原因是,养殖回捕率高,养成规格大,到目前为止,该社今年所产幼蟹大部分已被预定。
益农合作社经过近两年来的运作,目前已有社员363人,分布于新河、新庆、新建、吴村、朱桥等10个行政村,社员养殖规模达到2800亩,年生产幼蟹6000万只,产值约2000万元。省内外合作伙伴近1000家。
“水阳水产仍大有文章可做”
在采访中,袁长荣也不回避合作社面临的两大困境:一是水阳镇幼蟹合作社数量过多,规模过小,幼蟹市场管理不规范,一些合作社不注重质量建设,销售时打价格战现象严重;二是面临与沿海低价格幼蟹的竞争。
面对困难,袁长荣不回避,不退缩,他表示将带领合作社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整合水阳镇幼蟹合作社资源,做大做强幼蟹产业,增强水阳镇整体幼蟹竞争力;二是创立合作社品牌;三是创新水产科技;四是将鲢鳙鱼(黄白鲢)整合进合作社进行整体经营。
特别是在水产科技创新方面,益农合作社今年已有社员在开展试验。该社员利用微生物制剂改善水质,利用纳米微孔管增氧,目前幼蟹长势良好,规格比往年大,预计产量也将提高30%,产值提高40-50%。
近年来,随着水域的富营养化,蟹塘套养鲢鳙鱼(黄白鲢)逐渐成了主导模式。蟹塘套养鲢鳙鱼,一则可以净化水质,二则可以收获副产品——鲢鳙鱼。
袁长荣对鲢鳙鱼的市场很看好,他给笔者算了一笔帐,水阳镇现有河沟5万亩,每亩产300斤鲢鳙鱼,合作社统一收购单价5元/斤,水阳镇年鲢鳙鱼收益就可达到7500万元。
与袁长荣打了一天交道,发现袁长荣很执着,很有毅力。笔者问他会不会转产以及准备何时转产时,他没有正面回答,他只是讲他的水产发展规划,看来他一干上水产,就没想过何年休止。
有毅力,敢于创新的袁长荣将在水产行业上越走越远。水阳水产正如袁长荣所说的一样,“仍大有文章可做”。
将幼蟹做成大产业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