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世界发挥你的影响力


整理者:李道煜,参考书目《不抱怨的世界》、《知道做到》、《卓越服务》,2009-10-30

摆脱以怨养怨的恶性循环,进入不抱怨的世界

你不能让另一个人改变。人们改变是因为他们自己想改变,而想要设法改变一个人,只会让他更紧守住现有的行为,不肯放弃。如果你想要其他人改变,你自己就必须先改变。当你发牢骚、抱怨生活的一切(送出垃圾)时,你也对世界传递出自己是受害者的讯息,而你这么做,也将会为自己招引来更多的加害者(收进垃圾)。

要摆脱这种负面循环的方法,就是停止抱怨,在好事发生时表达感激。

完成挑战并非易事,要做到不抱怨的第一天,必须花费相当的时间与心力。但当你改变了习惯与思考,就会变得容易得多。而不停尝试是成功的关键。

你有权利得到你应得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就不要一直谈论这个问题,或是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上面。你应该要从更高的层次来思量问题,看着它被解决。只要谈你的渴望,只要和可以提供解决方案的人谈。你会缩短等待的时间,让你的需求更快被满足,在这段过程中也会更快乐(你可以好好表达自己的期许,而不需要抱怨现况,来获取你想要的结果)。

努力做个不抱怨的人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改变了。因为你不说,让怨言无处窜流,你已经重塑了自己的思考模式,脱胎换骨变得更快乐,你已经是个更积极的人,会谈论自己想要的事物、而不是抱怨不要的东西。你会吸引那些乐观向上的人们,也会帮助身边的人进入更崇高的精神与情绪层次,大家都想和你共事或为你工作,而你会缔造更高的成就,远胜过梦想所及。

营造不抱怨的世界行动方法

你可以上不抱怨的世界发起人的网站:www.AComplaintFreeWorld.org,订一个“不抱怨”的紫手环。手环的使用方法如下(现在就马上开始,不必等紫手环到了才开始,现在就拿一条橡皮筋套在手上,把铜板或小石头放在口袋里,把纸镇移到书桌的另一边,或找到任何一种能确实自我监督的方法):

1、    开始将手环戴在一只手腕上。

2、    当你发现自己正在抱怨、讲闲话或批评时(如果是从你嘴里说出来的就算,要重新来过;如果是想的,那就没有关系),就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重新开始。

3、    如果听到其他戴紫手环的人在抱怨,你可以指出他们应该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但如果要做这种事,你自己要先移动手环!因为你在抱怨他们的抱怨。

4、    坚持下去。可能要花好几个月,你才能达到连续二十一天不换手、不抱怨的目标。平均的成功时间是四~八个月。

紫手环帮助我们设下陷阱,我们才能逮住自己的负面情绪,然后释放它,再也不让它回来。这个活动的目标是“转化我们这个世界的意识” 。感受一下:有多少抱怨,因为这个简单的想法而平息下来了?


捕获自己抱怨的简易检查表

抱怨就是: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抱怨就好比口臭,当它从别人的嘴里吐露时,我们就会注意到;但从自己的口中发出时,我们却能充耳不闻。

(1)      如果你希望某人或当前的情势有所改变,这就是抱怨。如果你希望一切有别于现况,这就是抱怨,而不只是陈述事实。

(2)      抱怨时用的字眼,经常和非抱怨的字眼相同;是你的意图和背后隐含的能量,决定了你是否在抱怨。所以,你要开始注意自己有没有常说以下这些话,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l     “当然会这样!”

l     “难道你不知道吗?”

l     “我只是运气好!”

l     “我总会碰上这种事!”

这些话只能是在情况好的时候说,当事情不太对劲,而你说:“当然会这样!”或“难道你不知道吗?”就是在传送这样的信息:你在等待坏事的降临。这个世界听见了,就会带来更多坏事给你。

当进展顺利时,你的立即反应是:“当然会这样!”当困难出现时,你不会对其他人提起,让它有扩散的机会,而是开始寻找其中所隐含的祝福。而且你寻找,就必寻见。

(3)      抱怨就是自夸,没有人会喜欢爱吹牛的人。还有一个事实你也必须认清:你会注意到另一个人有这些缺点,是因为你自己也有。

(4)      抱怨就是讲不能当人面谈的闲话,如果能遵守这两项简单的规则,就尽量说闲话吧!

²        你说的话是恭维那个不在场的人。

²        那个不在场的人如果现身了,你也可以一字不漏地重复自己说的话。

(5)      如果你觉得不妥,那八成就是抱怨了。

当我们和那些比自己更常抱怨、或是较少抱怨的人相处时,都会觉得不对劲,因为我们的频率和磁场不同,而能量互异的人会彼此排斥。相似的人,无论是同样在抱怨、或是同样感恩的人,都会彼此相吸。不相似的人,则会互相排斥。我们都是能量的生物,而振动频率不同的能量,是无法协调、交融的。思想也是能量。你会吸引那些符合自己思想模式的事物,并同时排斥不协调的事物。而你的言语将表明、强化、巩固自己的想法。所以当你抱怨时,其实是在排斥自己指名想要的东西;你的抱怨会推开、驱逐你说你想要的东西。

抱怨与非抱怨陈述的用语可能是一模一样的,其间的区别则在于——你在话里传达的用意以及隐含的能量。在“有意识的无能”这个阶段,你就是要察觉自己所说的话;而且更重要的是,察觉这些话背后所隐含的能量。

度过临界状态的过门

如果有些事需要纠正,无须克制压抑、闷在心里或保持沉默,只要确定你是在陈述事实,而不是让话语中隐含着“你竟敢这样对我?”等负面意义就好。

有时候,我们都需要“处理”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才更能掌握当前面临的情境。“处理”和“抱怨”是不同的两回事,“处理”是分享你对已经发生的事件有何感受,而不是去重塑这些事件。当你在“处理”时,要确定自己说的话都是聚焦于你的感受,而不是你对这件事的解读和说明,使用诸如以下的措辞:●生气●难过●高兴●快乐●愤怒●害怕●欢喜

健康的沟通是:直接找那个和你发生问题的人谈,而且只跟那个人谈。和另一个人谈就是抱怨;这会形成三角问题,也会继续制造问题,而不能解决问题。

当周遭的人在抱怨,你也觉得没有必要指正对方,而只是观察着这样的现象。因为你既不批评、也不抱怨,对方也不必为自己辩解,抱怨很快就止息了。

在人们发泄怒气时保持沉默,等于让他们找不到听众,而能去省思自己的言论。一旦没有听众,他们也会发现自己更能心平气和地处理眼前的问题,同时继续向前迈进。

多去注意好事,而不是只看到有什么应该抱怨,并且为自己拥有的福分所庆幸,生活中正面思考的雪球就会愈滚愈大,心情也愈来愈好。

虽然生命中还是有挫折,但请为眼前情境所赐予的礼物而感谢上帝,无条件地接纳,并且着眼于光明面。

如果你开始采用可以激发心中正向能量的命名,来称呼生命中的人事物,你就会发现,他们再也不会让你烦心,还会给你实质的助益。改变你的措辞,看着自己的生命随之改变吧。例如:

不要说……

试着说……

问题

机会

必须

可以

挫折

挑战

敌人

朋友

眼中钉

老师

痛苦

信号

我要求

我会感激

抱怨

请求

磨难

旅程

你做的好事

我创造的好事

养成不抱怨能力的四个阶段是:

1、    无意识的无能;

2、    有意识的无能;

3、    有意识的有能;

4、    无意识的有能。

成功者的分享

分享1:从了解“别让自己的负面情绪毁灭冷静处理事情的能力”,到有足够能力“完全看见事情的光明面,并且将抱怨冷处理”,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过程。在此我要分享我个人的亲身感受:①学习表达抱怨;②学会表达抱怨后,再学习中断自己的抱怨;③享受轻盈的心灵。戴不戴手环是其次,重点是我们要清楚知道“抱怨就像是口臭”这件事情,抱怨一定不会带来好的人际关系,反而可能是压垮人际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分享2:这项不抱怨的练习,让我能更乐观地看待人生。我也更了解,负面思想会阻碍我平静地面对自己与他人。我亲身体验到,自己和伴侣、家人、同事与学生的关系改善了许多。我变得更有耐心,也比较不会急躁处事。

 

如果你能达到连续二十一天不换手、不抱怨的目标,现在,你是个更积极的人,会谈论自己想要的事物、而不是抱怨不要的东西。感谢的最佳方式就是:当你一有机会,就再将这份善心传递给另一个人。


如何实现从“知道一件事”到“具体做一件事”

人们没能学以致用的原因1:信息超载;原因2:消极过滤;原因3:缺少跟进。

避免信息超载的方法就是专注和重复。事实上,在我们所接受的信息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信息有机会被我们记住,更不要说进入我们的潜意识,被我们接受,并实际应用到生活当中了。一旦真正透彻地掌握了自己的工作,人们就会变得更有创造性,甚至能够创造奇迹。

避免消极过滤就是拥有积极的思维方式,并且切实去理解从拒绝到吸收的过程:

第一次接触:拒绝,“我之所以拒绝它,是因为它跟我之前的想法冲突。”

第二次接触:抵制,“嗯,我明白了,但我还是无法接受。”

第三次接触:部分接受,“我同意这个想法,但在应用时还是会有所保留。”

第四次接触:安全接受,“你知道,这个想法跟我的想法完全一样。”

第五次接触:部分吸收,“我今天就应用这个想法,太棒了!”

第六次接触:完全接受,“我昨天就已经把这个想法告诉我的一位销售人员了。说句大实话吧,这想法现在是我的了。”

告知、演示、尝试、观察、表扬进步并/或修正”是一种简单有力的跟进计划,它可以帮助那些潜在的赢家变成真正的赢家。

事实上,当一个人从“知道一件事”到“具体做一件事”的过程中,一共要经过3个层次的转变:

第一个层次的转变是知识层次的转变

第二个层次的转变是态度的转变

第三个层次的转变是行为上的变化

从“知道”到“做到”的最佳方法:专注、重复、积极的思维方式,以及一个跟进系统。其中的要点是:

Ø         你不能只是偶尔将自己的知识应用到行动当中。要想真正让自己进步,我们必须制订一份能够为自己争取到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并帮助自己培养强大的责任感的跟进计划。

Ø         强调积极面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在进行纠正之前,一定要对学习者的进步提出表扬,这点是非常重要的。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学习者就应当能够进行自我表扬,或者是自我纠正。

服务行业基本常识

l         在服务工作中评估时间管理是否有效,主要是看你能否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高质量的服务体现在三效上:效果、效率、效能(效果就是工作达到了预期目的,效率就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工作量,效能就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好的结果)。

l         在服务人员与顾客的交往中,服务人员应该“得理也让人”,不要把“分清是非”变成了“争输赢”。作为服务人员,你所要做的事情是为顾客服务,而不是去“战胜”顾客,如果你把顾客“打败”了,你实际上是把你自己和你所代表的团队和公司“打败”了。

l         “顾客永远是对的”并不意味着“我们永远是错的”,它实质是在对顾客服务过程中一般性沟通理念原则——接受对方,把尊严和方便留给顾客,把困难和不便留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