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愿见义勇为之歌长唱不衰
在我魂牵梦绕的古城荆州,近日却是一城悲怆。为悼念10月24日抢救落水少年英勇献身的长江大学学生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省委书记罗清泉,省长李鸿忠送来花圈,并致电慰问英雄家属。
一江水,一座城;一束花,一份情;3个人,万颗心!千年古城送英雄!一副副挽联寄托着人们无尽的哀思。英雄的家属和同学们失声痛哭,许多市民禁不住潸然泪下。 这里成了泪的海洋,悲痛和敬仰,为风捎上云端,带入天堂。
英雄大学生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连日来,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崇敬和哀恸之情。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全国33家媒体的148名记者云集荆州,广泛宣传英雄的事迹。
同时,引发了社会关于“价值”的广泛讨论,也有人在探讨值不值的问题。其实,我明白,至少有几种对比值与不值。一是三名大学生的死和两名少年的生值不值?二是救人献身成英雄与生命对此值不值?三是奖励50万值不值?成本高不高……等等。杭州人有多种回答,我相信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一个答案。
“生命至上原则”近些年时常被人提及,即使“值不值得”不是一个伪问题,但在面对三个英勇献身的生命和三个残缺的家庭时,我认为还是应该少些这方面的争论,多些触手可及的关爱与温暖
一个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除了经济价值,还应有道德价值和社会价值。而一个人的本质,不仅仅是简单的存在,更应该是一种超越的价值和追求。这种精神的信仰,就体现为大义。任何社会都需要提倡这种大义。
三位大学生的义举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是叩问着我、我们的灵魂:换作是我们将如何选择?也会手拉手,心连心的筑起生命的堤坝吗?我相信有些人会!如我,如参与救人的冬泳队队员,还有如那些与英雄素不相识,三三两两相互搀扶跟着站在队伍的后面扼腕叹息,双泪成行,看一次哭一次,一家人抱着哭的市民中的绝大多数人。当然,也会有些人不会。如在大学生出事时那百余未下水的围观群众和拒绝同学跪求施救的渔船主们。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因为有这些“看客”和麻木不仁者存在,才更显将见义勇为之歌高唱不衰的非常必要!
社会上一度将“90后”称为“迷失的、自我为中心的、无社会责任感的、垮掉的”一代,而荆州宝塔河堤上3名舍己救人的大学生的雕塑,将让人们重新认识这代人!
本有如花的大学生活却撒手人寰,其大爱无私的生命至上的价值观足以感动中国。他们永远是英雄,活在我们心中。舍己为人,毫不犹豫的给了别人生存的机会,值得嘉奖!教育部决定授予长江大学徐彬程等15名同学“全国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荣誉称号,追授陈及时、何东旭、方招同学“全国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打电话委托长江大学和荆州市委、市政府,看望慰问3位英雄的家属,并送上慰问金。
正义不是自然而然地降临到我们的生活中的,它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竭力维护。只有将崇高的道德理想与见义勇为法律制度的完美结在一起,才能发挥出鼓励公民进行见义勇为的积极性,才能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千万颗心,默默祝福:英雄,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