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宽松货币政策何时转向?
鉴于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策略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实施,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中,中国经济率先扭转困局,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显示GDP同比增长8.9%,CPI同比上涨-1.3%,中国宽松货币政策何时转向?
今年前9个月,前9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8.67万亿元,同比多增5.19万亿元,其中9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5167亿元。三季度当季新增贷款1.30万亿元。央行调查统计司报告指出,从信贷投放趋势看,由于前期已经开工的项目仍需较大规模的信贷资金维持,加之房地产投资升温,贷款需求仍将保持平稳。结构上,中长期贷款会继续明显多增,票据融资将继续减少,中小企业贷款和“三农”贷款将延续三季度的发展态势,进一步增长。
我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逐季加快,积极财政政策功劳是第一位的。货币政策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宽松的信贷,为财政提供配套资金,是配合性的。当前,应密切关注经济结构调整,做好通胀预期管理,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增强贷款增长的可持续性,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综合各方分析研判,货币政策目前尚不能转向 ,今年年底之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变,2010年或将是货币政策的转向年。2010全年信贷总量约7万-8万亿元,保持17%左右的增速。央票、定向票据、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或将被优先使用。
综合分析理由如下:
1、我国经济增长基础还不牢固 :经济尚未根本好转,财政增收十分困难,今年财政收入就连续数月下滑。增值税转型还将继续,所得税调整也没有完成,这些都是财政减收的因素。本来就欠完善的社会保障支出更需加强,增加支出的因素似乎更多。财政已拿不出太多钱刺激经济了。 在财政政策力度衰减后,如果货币政策再调转方向,从适度宽松转而收紧,以控制通胀,已经形成的经济增长趋势,就有可能逆转。因为我们一直强调,经济增长的基础还不很牢固,经济增长靠的还是政策性的“输血”,自身增长机制尚未完全康复,随时可能反复。
2、当前通货膨胀压力并不明显: 在物价变动趋势方面,从物价景气指数看,央行测算的CPI一致合成指数仍处于下降阶段,但降幅趋缓,呈现出触底迹象;从先行合成指数看,未来CPI价格将在今年底触底后开始回升。 通货膨胀需要有预期管理,未雨绸缪自是十分必要,但是,管理预期,不应理解为通胀潜在压力已成现实。因为在中国,抑制通胀的力量,向来远大于引发通胀的力量。所以,笔者的意见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该坚定不移,以便为经济继续复苏提供充足的流动性支持,货币政策应该调整的只是信贷结构。
3、货币政策更灵活的动态微调是较为合适:在下半年甚至明年,货币政策真正“有保有压”。一方面,规范银行信贷,堵住银行资金和信贷流入资产市场的一些政策漏洞;另一方面,保证继续宽松的信贷和资金大部分进入实体经济。这样既控制了风险,也保证了货币政策在“促民生、保增长、调结构”新的既定方向上的“宽松”。需要流动性的地方足够宽松,不应该流向的地方严格把关,推动银行信贷和货币供应增长趋于更合理的水平。
从信贷投放趋势看,由于前期已经开工的项目仍需较大规模的信贷资金维持,加之房地产投资升温,贷款需求仍将保持平稳。结构上,中长期贷款会继续明显多增,票据融资将继续减少,中小企业贷款和“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户)贷款将延续三季度的发展态势,进一步增长。
中国经济“三季报”
中国宽松货币政策何时转向?
评论
编辑推荐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