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英雄群体背后可能藏着校方管理漏洞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2009年10月31日)
关于长江大学大学生“结梯救人”的事迹或事故,我于10月27、30、31日连续写了三篇文章,分析长江大学大学生“结梯救人”背后的实质原因,详见
1、“结梯救人”的事迹要奖,公共安全事故更要讲
2、三名大学生的献身能否换来我们对规范的重视?
3、树立英雄的前提是真实和全面
今天,我又从长江大学的网站上看到以下报道:
1、我校成功举办第六届运动会
发布日期:09-10-27 10:05:00
(记者晏亮 学生记者 史俊婷 记者 曾尉)奋力拼搏,青春飞扬。 10月 23日至 24日,我校第六届运动会在东校区体育场隆重拉开帷幕。 562名运动员参加了田径、体育舞蹈、排球、篮球、乒乓球等多个项目的比赛。运动场上彩旗飘扬、人声鼎沸,运动员们奋力拼搏,屡创佳绩,其中有 1名运动员打破了校运动会记录。
23 日上午 8时,各院系运动员代表及裁判员代表方阵着装整齐,精神饱满,迈着坚定的步伐缓缓入场。在运动员脸上洋溢着无限自信和青春活力,以昂扬的姿态展示了我校良好的精神风貌。校领导朱业宏、张玉清参加了运动会开幕式。
在庄严的升旗仪式后,校党委副书记朱业宏致开幕词,他说,我校一直把体育事业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运动会作为展示风采、促进交流的舞台,我们要以举办本届运动会为契机,全面检阅学校综合体育水平,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为更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他希望运动员奋力拼搏,裁判员秉公执裁,后勤服务人员周到服务,在比赛中秉承团结、文明、进步的宗旨,发扬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在赛场上奋力拼搏,团结合作,超越自我,创造优异的成绩,力争取得体育竞技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副校长张玉清宣布此次运动会正式开幕。
经过两天的激烈竞赛,最终,经济学院获男子组篮球比赛第一名,园艺园林学院获排球男子组第一名,石油工程学院获得足球比赛第一名,管理学院获健美操团体比赛第一,地球科学学院获体育舞蹈第一名,外国语学院乒乓球比赛女子组第一名,研究生院获男子组第一。运动会团体积分第一名文学院,第二名石油工程学院,第三名研究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农学院、政法学院等八个院系获得本届体育道德风尚奖。运动会总裁判长黄祥富老师说,此次运动会裁判员业务素质提高,与历届相比,在此次比赛未出现一起因裁判失误所造成的投诉事件。
在 24日下午的闭幕式上,党委常委、纪委书记蒋光忠致闭幕词,他希望全校师生主动锻炼,科学锻炼,认真贯彻执行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的新方法,新途径,继续推动我校全民健身运动和群众性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希望全校师生员工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继续保持和发扬运动会上表现出来的尽职尽责,团结协作,敢于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
2、文学院再次摘得学校运动会桂冠
【日期】2009-10-29
(学生记者 洪 松)10月24日下午,我校一年一度的体育盛会圆满落幕。经过一系列紧张激烈的比赛之后,我院以221.5分的好成绩荣获长江大学第六届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这也是既9月获得长江大学“祖国颂”红歌比赛一等奖之后我院荣获的又一殊荣。
在长江大学举办的六届运动会中,我院有五届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2008年获团体总分第三名)。今年我院的再次夺冠,不仅显示了我院强大的体育实力,更显示出了整个文学院良好精神面貌、强大的凝聚力和非凡的组织能力。运动场上,运动员们奋力拼搏,师生们激情助威。在各项比赛中,都活跃着文学院人的风采与魅力。篮球场上,团结一致,奋勇拼杀;排球场中,相互配合,彼此鼓劲;乒乓球、健美操、体育舞蹈.......他们用汗水浸透青春,在用微笑面对考验。
有一名运动员在赛前得知亲人突然离世,没有放弃预定的比赛,而是在漫长的长跑征途中坚持了下来,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不抛弃,不放弃”永远在跑道上见证与书写。汉专0901班的陈茜同学摘得女子400米亚军,文史10805班雷小虎获得男子铅球第三名;冯欢同学夺取三级跳远季军,吴昌清同学在男子3000米比赛中冲进三甲。运动员谢少川同学说:“虽然我们没有拿到排球比赛的冠军,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来年的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我院健美操队负责人李云同学说:“队员们都很刻苦,每天早上六点多钟就集合训练,没有人迟到和请假。我们能够在短短九天的训练时间里,获得健美操比赛第三名的好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谢谢大家!”是的,每一位运动员心中,都在飘荡着那片鲜红的院旗!
成功的背后,总有一群人在默默的辛苦的付出。文学院团总支、学生会派出了强大的阵容,包括宣传报道组、后勤服务组、成绩核查组、啦啦队等。每场比赛,最庞大的亲友团总是文学院,最洪亮的助威声也是文学院。院党总支副书记毛洪文老师和团总支书记周书航老师一直在现场,不断为运动员们加油鼓劲,老师们的话语感染并激励着运动员们,让他们更加从容应对,出色发挥。“文学院——加油!”的呐喊声响彻全场,气势如虹!负责宣传报道的长江文学社的社员们不知疲倦,不断的通过广播稿传递着他们的心声和鼓励,令人感动。整个运动会期间,包括篮球赛、排球赛、体育舞蹈比赛、健美操比赛、乒乓球比赛、田径比赛等,团总支、学生会的学生干部们为了给运动员们营造良好的训练氛围,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一直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直至最后一场比赛结束。07级的涂雨同学说:“他们是场内的选手,我们是场外的选手。不一样的角色,一样的精彩!”08级的向会斌同学说:“我参与,我健康,我奉献,我快乐!”刻苦的训练,顽强的拼搏,造就了赛场上的成绩与荣誉;激烈的呐喊,热情的鼓掌,构成了赛场外的特色与风景!这就是文学院,一个团结拼搏、积极向上的集体。
党总支副书记毛洪文老师总结道,各个部门的认真组织,每位队员的不懈努力,全体动员,分工明确,协调有序,使得我们获得了此次运动会体育成果与精神文明的双丰收。运动会结束了,毛洪文老师、周书航老师兴致勃勃的与所有运动员和工作人员合影留念,大家在开心、愉快的氛围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周末。
3、我校学生“结梯”救人 用生命谱写赞歌
发布日期:09-10-25 22:00:00
昨天(24日)下午两点左右,长江沙市宝塔湾,一阵急促的呼救声打破了这里的平静,两名少年不慎落水,情况十分危急。正在沙滩上度周末吃烧烤的文理学院的同学们闻讯立即前往救人,广电新闻专业的学生徐彬成和姜梦淋,当时也加入到了救人的行列。
4、运动会停课通知
各院(系、部):
学校定于10月23日至24日(星期五、六)召开运动会,运动会期间全校除一年级工作部以外,其它各院系停课,因运动会耽误的课程顺延。请各院(系、部)通知相关任课教师和学生。
教务处
2009-10-22
5、农学类职0902班:“烧烤”让班级更温暖
长江大学一年级教学工作部 发布时间:2009-10-21 15:45:00 阅读65次
(通讯员谭亮魁)为进一步加强班级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增进彼此间的沟通交流,10月18日上午,农学类职0902班全体成员在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班主任的带领下在长江大堤上进行了烧烤活动。
10月17日,该班班委会对野炊的准备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根据同学的意愿买了肉串、豆制品、蔬菜和各种零食、饮料。在10月18日的烧烤活动中,同学们激情很高,分头行动,有的铺放桌布,有的整理烤炉,有的生火加炭,有的串肉串菜,有的刷油撒作料,四个烧烤炉一线摆开。各组组长除了组织本组同学烧烤外,还负责组间的交流,同学们说说笑笑,非常热闹,烧烤散出的香味弥漫在长江边上。吃烧烤的过程中,很多同学把烤好的“作品”让给别人先吃,有些同学一直没有吃,跑来跑去为别人服务,让全体同学非常感动。
整个烧烤活动热闹、和谐、温馨,愉快。通过这次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生活,为班级同学特别是男女同学之间的交流搭建了一个更好的平台,促进了彼此的沟通,让同学们感受到这个班集体的温暖,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同时,班委会成员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让他们感受到要做好学生干部不容易,需要足够的爱心与精力,要能吃苦,尽管很累,但收获不小。
根据以上报道,进行归纳和分析,很自然就会想到以下三个问题:
1、10月24日,是长江大学第六届运动会召开的时间,长江大学的英雄大学生们没有参加长江大学的第六届运动会,而是结伴到江边烧烤和游玩。按照正常、规范的情况,我认为,即使一年级的大学生不参加第六届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校方也应该要求一年级的大学生,有组织地当好观众,观看长江大学第六届运动会的比赛,这也是一种参与。那么,是长江大学根本就没有要求他们参加运动会呢?还是他们不守纪律,不参加运动会,跑到江边烧烤和游玩去了呢?
2、“运动会期间全校除一年级工作部以外,其它各院系停课”,说明了有两种可能,即:一年级工作部可能不停课;一年级工作部的学生可能不参加运动会。此次救人的英雄群体应该都是属于一年级的大学生,那么,在长江大学第六届运动会期间,如果这些大学生没有课,又没有要求他们参加运动会,长江大学对他们是如何安排的呢?就让他们“放羊”了吗?
3、10月18日上午,长江大学农学类职0902班全体成员在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班主任的带领下在长江大堤上进行了烧烤活动。那么,10月24日,长大文理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5091班的学生也来到江边进行烧烤活动,也应该有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班主任带领。从事迹或事故后的报道中,没有看到“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班主任”的字样。那么,是长大文理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5091班的“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班主任”没尽职?还是英雄的大学生们擅自外出或脱离集体?
附:
1、长江大学英雄群体名单
方招,男,1989年10月生,湖北省罗田县人,长大文理学院广播电视技术专业5091班学生。
陈及时,男,1990年3月生,湖北省通山县人,长大城建学院土木工程专业0901班学生。
何东旭,男,1991年3月生,湖北省枝江市人,长大文理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5091班学生。
李佳隆,男,1992年3月生,贵州省贵阳市人,文理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5091班学生。
徐彬程,男,1989年3月生,宁夏石嘴山市人,文理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5092班学生。
张荣波,男,1989年10月生,湖北省郧西县人,长大文理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5091班学生。
龚想涛,男,1991年9月生,湖北省仙桃市人,长大文理学院会计学专业5094班学生。
姜梦淋,女,1989年5月生,河南省新乡县人,长大文理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5091班学生。
孔璇,女,1990年11月生,云南省昭通市人,长大文理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5091班学生。
昌子琪,女,1991年7月生,湖北省仙桃市人,长大文理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5092班学生。
万莉莎,女,1990年11月生,湖北省襄樊市人,长大文理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5091班学生。
贾云芸,女,1989年1月生,山西省大同市人,长大文理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5091班学生。
李立科,男,1991年1月生,湖北省天门市人,长大文理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5092班学生。
孟亮雨,男,1991年6月生,辽宁省盘锦市人,长大文理学院会计学专业5091班学生。
黄检,女,1990年11月生,湖北省通山县人,长大医学院医学影像专业0901班学生。
2、长江大学一工部简介
长江大学一年级教学工作部是根据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贯彻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办学要求于2006年5月成立的。学校从2006级新生开始实行“1+3”人才培养模式,即一年级新生入学时打破专业限制,不分文理,先学习1年以综合教育和文理基础教育为主要特色的通识课,然后进入后3年的专业课学习。一年级教学工作部负责我校除艺术类、外语类、体育类外其他各院系一年级本科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工作。
一年级教学工作部现有教职工 126 人,其中, 教师 114 人,教师中有副教授 22 名,讲师 31 名,硕士81 名。2008 级学生 6313 名, 设169 个班级,720个学生宿舍。
部内现设有部办公室、英语教研室、数学教研室、教学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主要任务是:承担一年级学生《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负责一年级本科学生的教学、学籍及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一年级教学工作部的课程设置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两课”、体育、计算机基础、文化素质教育、军事理论与军训、社会调查。
根据学校“1+3”人才培养目标,我部紧紧围绕“适应大学生活,养成良好习惯,学好基础理论”的宗旨,以学风建设为主线,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适应教育为切入点,以规范管理、严格要求为着力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为有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一年级教学工作部以教学为中心,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成才提供强大动力。通过加强师德建设,严格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人文”的原则,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实施因材施教。在一年级学习结束后,成绩排名居专业前20%的学生,允许重新选择专业,实施专业分流。
一年级教学工作部以“赢在起点、赢得未来”为工作出发点,以入学教育为契机,实施“四导”,抓适应教育,即专业引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作风训导,引导同学们走好大学第一步,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以“一日生活制度”的落实为主要内容,突出抓好“七率”(早起率、晨读率、上课率、晚自习率、按时就寝率、文明宿舍达标率);努力引导学生做到三个方面:学习自觉“四做到”(坚持早读、坚持按时上课、坚持认真上晚自习、坚持不沉溺网络);生活自理“三提倡”(早起、早锻炼、早睡);行为自律“四要求”(守纪律、讲卫生、懂文明、有礼貌)建立行为养成规范。
在学生管理中,一工部辅导员秉承“和你在一起”的工作理念,实行“走动式管理”,认真落实“5个2”工作制度(一个星期坚持2次查起床、2次走进课堂听课、2次深入学生宿舍谈心、2次查晚自习、2次查晚归)。在帮扶后进学生上,辅导员以“三困学生”即学习上有困惑,经济上有困难,心理上有困扰的学生为主要对象,建立“三大支持”体系,即建立档案、把握动态;分类指导、疏通心灵;完善帮扶、关爱群体。做好“三困学生”的帮扶工作,力求为学生成才清障护航。
一年级教学工作部在探索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6年10月25日,《科学时报》以《通识教育: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之变》为题,专门报道了我校“1+3”人才培养改革的进程;2007年7月30日,《光明日报》以《让大学生走稳第一步》为题,全面报道了我校一年级教育所取得的成效。2006 级学生一次性英语四级过关率为 71.5% , 2007 级学生一次性英语四级过关率为 88.6% ,再创历史新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年级教学工作部已经站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不进则退,一工部将认真总结近三年来的成功经验,不断研究新形势下新生教育的规律,进一步探索新途径、寻找新方法,努力完善我校的 “1+3”人才培养模式。
(更新日期:2008年12月)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刘先明,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40多家单位借鉴了其研创的精细管理工程;首创了“签约总经理”的咨询新方式;首创了“岗位主人翁”的新概念,并赋予其科学内涵。2008年入选“中国改革开放30年行业百名功勋人物”;2009年被推荐为“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或建国60周年创新人物”;曾被评为中国十大企业管理咨询师、中国十大培训师;专长于为企业提供精细管理工程、企业文化、管理创新等咨询、培训服务。E—mail:[email protected],Msn:[email protected];电话:1391082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