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沿海经济的转型升级


加快推进沿海经济的转型升级

魏后凯

 

一、当前沿海经济面临的困境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然而,近年来,随着要素成本的全面上涨和人民币的升值,再加上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使沿海地区经济日益面临困境。这具体表现在:

一是外贸出口持续下降。过去,外贸出口一直是沿海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但近年来,由于产业竞争力下降,沿海出口增速急剧回落。2008年,东部地区出口同比增长15.6%,比上年回落9.2个百分点,比2004年回落20.3个百分点。尤其是200811月份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东部地区出口连续6个月呈下降趋势。其中,200811月份东部地区出口同比下降2.9%12月份同比下降4.0%2009年前4个月又分别同比下降17.4%25.9%15.8%20.7%

1 东部地区出口增长率

二是工业增长出现低迷。面对要素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和金融危机的冲击,沿海工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工业增长呈现低迷状态。2008年,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6%,低于全国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比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低4.23.4个百分点。20091-4月份累计,浙江省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0%,上海和北京分别同比下降8.5%3.0%,广东省也仅同比增长2.1%,远低于同期全国5.5%的增长速度。

三是中小企业面临困境。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订单大幅度减少,导致沿海一些外贸企业和面向出口的中小型制造企业面临生存困境,企业停产、半停产和关闭数量增加。尤其是,在广东、浙江等地,许多中小企业因订单取消和资金周转不灵而纷纷停产或倒闭,有相当部分企业处于微利或亏损状况。

四是地方财政收入下降。由于经济增速放慢,企业效益下降,加上“卖地难”和政策性减税较多,导致沿海地方财政普遍吃紧。20091-4月份累计,东部地方财政预算收入仅比上年同期增长0.2%,其中,1月份同比下降5.4%2月份同比增长1.0%3月份同比增长6.7%4月份同比增长1.8%,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东部10个省市中,1-4月份累计,北京和上海分别同比下降6.7%6.6%,福建、广东和河北也呈下降趋势。

五是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受需求下降和订单减少的影响,在珠三角、长三角的一些地区,企业减产、减员、停产甚至倒闭增加,用工需求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明显增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尤其是出口导向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中小企业,其就业面临的冲击最大。

二、沿海经济陷于困境的根源

当前,沿海地区经济之所以陷于困境,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它是各种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绝不能把当前沿海经济陷于困境简单归之为金融危机的影响。事实上,在金融危机出现之前,珠三角、长三角的一些地区就已经出现了经济增长乏力和产业竞争力下降现象,只不过这次金融危机加剧了这种趋势,使传统发展模式下形成的种种弊端暴露无遗。

从外部原因看,导致沿海经济面临困境主要有四方面因素:一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市场需求下降,国际订单大幅减少,导致不少贴牌企业停产;二是人民币对美元快速升值,近两年内升值了14.3%,使利润微薄的劳动密集型中小出口企业受到严重冲击;三是近年来珠三角、长三角等地要素成本不断攀升,尤其是土地、工资和环境治理成本迅速提高,使一些高度依赖资源消耗和劳动力低成本的企业面临生存威胁;四是前些年国家出口退税下调、加工贸易政策收紧以及环保标准提高等,也对沿海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的中小企业产生了较大影响。事实上,在沿海一些地区,有不少从事加工贸易的小型企业主要是依靠出口退税等政策来维持其微薄的利润。

显然,这些外部因素只是事物的表象。从深层次看,其根本原因在于沿海经济结构存在严重的缺陷,导致产业竞争力下降,经济增长乏力。长期以来,在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传统产业所占比重大,以中小企业和加工贸易为主体,资源消耗和“三废”排放高,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低,自主品牌和创新能力缺乏,主要依靠低工资、低成本、低价格来获取竞争优势。根据2006年全国工业企业创新调查数据,东部地区工业企业创新费用支出增长率和创新费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均在全国最低。东部地区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不仅在全国最低,而且其增长率也最慢。2007年东部地区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比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低22.6%12.5%21.0%2004-2007年东部地区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则分别比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低6.814.413.6个百分点。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特别是要素成本的全面上涨,沿海地区这种以高度消耗资源、高度依赖出口市场、处于产业链低端、价低量大为特征,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获取竞争优势的传统发展模式受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已经走到了尽头。可以说,当前沿海经济已经到了全面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在这一新阶段,沿海地区将同时面临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两大任务,而不单纯是产业升级的问题。实现这种转型升级将是一个艰难痛苦的过程,预计至少需要5-10年的时间。这样就需要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共同努力,加快推进沿海经济的转型升级,以从根本上摆脱目前沿海经济面临的困境。

三、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的建议

首先,明确转型升级的方向。要着力加快产业升级,推动沿海经济由传统发展模式向新型发展模式转变。一是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逐步向高端化方向发展;二是高度重视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商务会展、信息咨询、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积极推进经济的服务化;三是加强工业设计,积极鼓励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推动产业创意化,逐步实现由沿海制造向沿海创造的转变;四是实施品牌建设工程,推动沿海加工贸易由OEM逐步向ODMOBM转变,实现沿海经济的品牌化。

其次,制定实施转型升级规划。目前,虽然国家已组织编制了《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但这三个规划都属于综合性空间规划性质,其范围只局限于三大都市圈,并非能解决整个沿海地区的经济转型升级问题。为此,建议在这三大规划的基础上,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尽快研究制定整个沿海地区的经济转型升级规划,以推动沿海地区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第三,多管齐下实现转型升级。采取淘汰一批、升级一批、转移一批、引进一批等多种途径,推动沿海经济的转型升级。一是实行高标准、严要求,坚决关停和淘汰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设备落后的企业和产品;二是鼓励和支持那些有条件的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强化品牌建设,实行就地升级;三是对那些具有发展潜力,但受土地和成本限制的企业,鼓励它们向周边和中西部地区转移;四是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产业项目。

第四,实施东西部对接示范工程。要积极支持沿海城市与东北和中西部有条件的城市,在自愿、合作、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相互结成对子,推动那些受土地限制或者不再适合在沿海发展的产业和企业向东北和中西部地区转移,推动沿海加工贸易企业和开发区西进,鼓励沿海城市与东北和中西部城市联合建立工业园区。当前,可以考虑在全国选择一批城市进行对接示范试点,并在财政、税收、投融资、土地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