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报复性公正,直达复合性公正和宽恕


  《宽恕是一种选择》,敬请期待

  作者:彭强 提交日期:2009-9-23 10:30:00  | 分类: | 访问量:309

  我写的《宽恕是一种选择》的编者前言,书10月出来。敬请期待。

  

  

  

   过去100年来,人类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人的罪性所带来的恐怖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更为昭彰。奥斯维辛集中营之后,人类的盼望在哪里?南京大屠杀之后,我们的朋友还在哪里?“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图图语),这一口号已经成为整个人类的主题。一路走来,一边是深渊般的苦难,一边是宽恕带来的改变生命和翻转社群的的大能。

  

   彭柯丽(Corrie Ten Boom)被西方世界称为普通人中的宽恕典范。她写的《密室》堪与《安妮日记》相提并论,书中写到,为了救犹太人,她的很多家人被纳粹杀害,她也在集中营中吃尽苦头,侥幸存活下来。她靠着信仰,决意饶恕,也到处宣讲饶恕的信息。一次在演讲后,一个男士向她走来,正是集中营的死亡淋浴室的守卫。这个昔日的守卫向她伸出手来,“愤怒和报复的思想在她里头煎熬”,最后她决定饶恕,她写到,“当我伸出手去,一件难以置信的事发生了。”

  

   马丁·路德·金领导了一场举世瞩目的民权运动,但同时也是宣讲宽恕的典范。他不断提醒黑人民众,当我们反对恶的时候,不要把自己变成恶的一部分。他说,“仇恨不仅伤害被仇恨的人,而且伤害仇恨者自己。”

  

   图图是曼德拉总统多年的战友。南非黑人民众赢得胜利后,社会没有开始一轮迫害白人的行动,相反,在曼德拉总统的支持下,图图主持成立了南非真相与和解委员会这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机构。接着南非通过讲出真相和实践宽恕实现了民族疗伤和民族和解。图图说:“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必须打破。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途径是越过报复性公正,直达复合性公正和宽恕。”

  

   多年前,中国学生卢刚在美国枪杀导师的事件震惊世界,其中包括其大学副校长安·柯来瑞,在葬礼当天,她的兄弟们强忍无限悲痛,以极大的爱心宣读了一封致卢刚家人的书信,彰显了宽恕的爱:“……当我们在悲痛和回忆中相聚一起的时候,也想到了你们一家人,并为你们祈祷。因为这个周末你们肯定是十分悲痛和震惊的。安最相信爱和宽恕。我们在你们悲痛时写这封信,为的是要分担你们的悲伤,也盼你们和我们一起祈祷彼此相爱。在这痛苦的时候,安是会希望我们大家的心都充满同情﹑宽容和爱的。我们知道,在此时,比我们更悲痛的,只有你们一家。请你们理解,我们愿和你们共同承受这悲伤。这样,我们就能从中一起得到安慰和支持。安也会这样希望的。”

   毋庸多说了,宽恕对个人和社群都具有重大的意义。长期以来,宽恕被作为宗教性的议题,而不是科学研究的主题。过去几十年来,学术界对宽恕研究的兴趣越来越大。而本书作者,恩莱特教授被时代周刊称为宽恕研究的先驱。他和他的同事们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发现不宽恕对身心灵的伤害,而宽恕带来人生的自由和新的视野。经过多年的研究,并整合众多顶尖学者的成果,他们发展出一套走过宽恕历程的自助指南,帮助许多人走出困局,活出有意义的人生。书中澄清了许多令人困扰的观念,比如,宽恕是不是意味着不能生气,宽恕是不是意味着对不公义的闭眼不看,宽恕是不是意味着我得重新信任伤害者等等,非常有启发性。今天由恩莱特教授的研究成果所带出的公民宽恕教育﹑儿童宽恕教育已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推广开来。

  

   感谢王忠欣博士的协助,我们把已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余虹先生的文章《有一种爱,我们还很陌生》收入本书,作为中译本的代后记。

  

   祝福每位读者通过本书获得和谐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