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士张震——且看名家风流


处士张震
文/庞 震

    张震,金陵人氏,祖居沪上,刚过不惑之年,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出版过散文集《大美时代》。我深知张震并非是个喜欢虚荣的人,在其姓名之后,缀上这么长长的一串头衔,他估计是不大乐意的。怎奈上次山西一行,与张震第一次深入接触,且夜夜卧谈,印象实在深刻,以至于回来数日之后,仍对张震念念不忘。难道爷们之间,亦能怀春?!不觉一粲。

    有此心结,写写张震,便成了一桩想了的心愿,怎奈画鬼容易,写人难,要写这么一个业内颇有些大名的名人似乎更是难上加难。不过文已开篇,就别急着煞尾,不妨试着说说,倘若说不好,还请张震见谅。

    当下,可能是“处”字用得比较滥的缘故,所以,在拟此文题之时,我就踌躇再三,深怕“处士”之名惹得众多“有识”之士们荷尔蒙分泌旺盛,见“处”而喜,情不自已。因此,很有必要,先撇开张震,单聊聊处士。

    说实话,也不能怪大家,处女之处,与处士之处本来就同根同源,其“处”原作隐义。处女本意就是隐于家中未出嫁的女子,俗话称待字(女子许嫁)闺(女子居室)中的女子。只不过后来词随世而变,直接就拿来形容那些未经性事的女孩,现在想想倒还是古人文雅,当下之人未免开放有余而含蓄不足。

    因此处士,其义大约等同于隐士。处士,我们感觉陌生的词汇,在古籍中却出镜率颇高,这大致反映出了昔日天下文人士子的命运,《周易·系辞上》就曾写道:“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说穿了,君子无非两种人生,出则仕,处则隐。以后处士便是指这样一群人,胸有锦绣却不愿出头做官的士人。

    而张震大抵如此。

    论其腹中锦绣,他有过人的才智,虽没有经过严格学院化的浸染,但自学成才,书法、文章、绘画,传统文人的技法样样拿得起来,而且数十年的苦修,已经颇具规模,让人叹为观止。倘若张震其人,仅限于此,即使写了不少好文章,得了一个作家的头衔,似乎也并不值得我大费口舌,说道一番。毕竟像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可是,除此之外,张震却有过人之处,尤其是他落拓不羁,无欲无求,玩世而不亵世的态度,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一切忙着向钱看的社会实在是一处大大的奇观。正如张震对我所言,他的生活就是散淡。活了这么大岁数,虽值多任领导多次赏识,但他就不愿左右逢源,溜须拍马,削尖脑袋往上爬。本来这么一个特立独行的隐士,总该会有些文人的酸腐之气,不太容易让人亲近。不过,甚为奇特的是,身为处士的张震,却无半点酸味,反倒是他极爱与人贫,善编故事来逗人哄人蒙人笑人。山西一行,便倾倒女士无数,常常张震丢出一句话,就能引得在场众女士笑得花枝乱颤,无法自控。

    幽默的语言大抵来自对生活的洞察,曹雪芹说的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很难想象,在滚滚红尘的大都会里,张震居然在自家门前开垦荒地,种起柿子树来,据他所说,今年还落了一个大丰收,便宜了不少邻居朋友。

    而在他诸多奇事文事(我们视为奇事,在他眼中皆是些文人风雅之事)之中,最令我惊羡的是,今年八月十五中秋月圆之际,他花了一百船资,雇了江边一渔家小舟,邀上三五知己,泛于长江之上,听江风,近皓月,吹世事,一番觥筹交错,好不爽哉!快哉!这真正是羡煞我等市井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