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问题事关民生,药价过高一直备受百姓关注,但这种局面一直没有得到改观。
由于近几天,天气变化无常,儿子喉咙不好,有点轻微的咳嗽,所以昨天上午我去药店买药去。借此机会看看政府调整药价后,药是否真的降了下来,我连着跑了三家大药房,竟然发现一个奇怪又并不奇怪的事情。奇怪的是一种药在市场上竟然相差这么大,并不奇怪的是这种情况已经对于现在的国人习以为常了。
一开始,我在A药房给儿子买了几盒葵花牌的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当时的药价是16元钱;接着我又到B药房,询问葵花牌的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的价格,服务员很礼貌地告诉我“19.5元”;最后我到了C药房(同医院指导价),同样询问葵花牌的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的价格,您知道多少钱吗?“22.5元”!
一盒药的价格从16元到19元,再到22元,价格在不断上升。如果我们假定该药的出厂价(A药房该药价格16元为出厂价,但这是不可能的,即使A药房的管理者是出于慈善,但房租、水电费、职工工资难道能不考虑吗?)为16元,那么销售该药的C药房的22元,差价为6元钱。由此,不难看出许多医院看病,只是一味地给你开药的缘故了!
而事实上,我们早就有了专门的药品价格管理部门,也有政府定价、指导价甚至明确的药品降价措施等等,但药价为什么还是居高不下呢?笔者认为主要是政府监管手段依然不够坚决,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是药价虚高的政策性原因;再者价格虚高与各个环节利益分配格局不平衡有密不可分的。因此要使药品价格更加趋于合理,必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运用市场杠杆制约某些药店较高的药价,从而维护普通百姓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