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并不是要颠覆人生观和荣辱观


改革

并不是要颠覆人生观和荣辱观

编者按:改革,是不是就要颠覆人生观和荣辱观。答案是肯定的,不能。但是,看看最近网上热议“白毛女要嫁给黄世仁”和“女大学生10万元卖青春”两件事,并得社会精英们的宽容与认同。

    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社会,思想政治工作,各级教育,究竟引导了青少年一些什么?“八荣八耻”的倡导到底起到作用没有?这一大堆疑问,纷纷出现在国人脑海里。如果说,改革就要颠覆人生观和荣辱观,这究竟是时代的悲哀?还是社会伦理的悲哀?

一、两则热议,证明颠覆了原来的人生观和荣辱观

     最近社会热议,“白毛女要不要嫁给黄世仁”。据说,文艺评论家熊元义在某高校讲学时,现场遭到90后女生的抢白,女生小谢认为“白毛女应该嫁给黄世仁”,小蔡则认为嫁给黄世仁后除了自己享福也“还可以去做一些慈善”。就连《长江日报》的评论员,认为“这个问题既然已经私域化了,那么(嫁与不嫁)就应该承认选择将会交给个人去做”……

      无独有偶,最近网络上,还热议女大学生10万元卖青春的新闻。这个叫卖自己青春的启事说: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女大学生,来自浙江偏远山区,父母都在这边打工,赚钱很辛苦……我不想过父母那样的清贫生活,但苦于自己还只是一个毕业生,社会关系并不好,找一份像样的工作很艰难。为此,我愿意用自己的青春,来换取满意的工作岗位。我身高1.66米,体重52公斤,虽然不是校花,但很清纯,没有恋爱史。我的要求并不高,具体如下:  

     1.如能够帮我安排到事业单位,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我愿意无偿付出一年青春;  

     2.如能够帮我安排到外资企业,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我愿意无偿付出一年青春;  

     3.如谁能一次性支付我10万元钱,我愿意无偿付出两年的青春。  

     有意向者,请急速联系我的手机号码:1382579XXXX

  两则热议,让人深感不安,改革开放后的人生观和荣辱观,难道就轻而易举地颠覆了!

     二、两则热议,说明时代在变,人生观在变,荣辱观在变

     改革开放后的时代确实变了。想当年,国人看歌剧和电影《白毛女》的时候,对恶霸地主黄世仁,是何等的愤怒和仇恨,以致在刚刚解放的时候,有的观众拿着砖头跳到舞台上要砸“黄世仁”,后来被说这是戏剧,不是真的,才了结观众的愤恨……

那里会想到建国60年后,我们社会上,人们的人生观和荣辱观,却发生颠覆性的改变。90后的青少年竟然认为,白毛女应该嫁给黄世仁。这是他们父辈难以置信的事实。由此而论,女大学生10万元出卖自己的处女身,更是要举双手赞成了!

      人生观和荣辱观,为什么会发生颠覆性的改变?为什么现代人变得会如此不知羞耻?为什么当初被认为神圣的价值观和荣辱观,会在一夜之间彻底崩溃?这个改革开放的时代,怎么会使青少年变的这样毫无廉耻之心?在以金钱至上的社会里,笑贫不笑娼成为理直气壮、理所当然。真不知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政治思想工作,我们的教育,究竟干了一些什么?八荣八耻的倡导,为啥没有起到一点作用?这一些疑问纷纷出现在人们的脑海里。这是时代的悲哀?还是社会伦理的悲哀?

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看重经济效益,这是应该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市场经济的两面性,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带来了一切以利益至上的衡量标杆。不可否认改革开放的30年,国家的GDP增加了,让国人着实骄傲了一顿,但是,造就一个只认金钱,不认诚信、道德的社会,欠缺了是非观,欠缺了价值观,欠缺了荣辱观,这样畸形发展的经济是无法长久的。 “白毛女应嫁给黄世仁”的现代价值观,女大学生10万元应出卖青春的现代价值观,不仅严重地误导整个社会,而且明确地显示出对权钱的彻底膜拜!原来,新生代的人,活着在世可以不要廉耻?可以不要人格?可以不要尊严?那么,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人类普世价值与公认社会道德,反倒成了一堆垃圾处理掉!

      社会精英信口开河地胡说:白毛女嫁黄世仁,这问题既然已经私域化了,就应该承认选择将会交给个人去做,而不能在私人领域内,主张不能嫁,在私人领域内,主张可嫁,与应嫁。把白毛女定位于婚姻,非革命,意识形态暂放开。那么,通过婚姻的白毛女,实现共同富裕梦;女大学生10万元卖春当二奶,更体现了人性化的合情合理!呜呼!我们的精英,比主嫁论者,比买春者,还是不是要无耻百倍!

    三、颠覆的荣辱观,让公正消失,让腐败蔓延

    (1)扭曲的荣辱观,带来社会秩序的失范。

     近些年来,许多黑恶势力漫延,各种刑事案件不断,社会治安成为人民群众最担心的严重问题。黄、赌、毒屡禁不止,抢劫盗窃“严打”还犯,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而荣辱观的扭曲,不能不说是其问题之最。透视一些人犯罪的道路,往往是首先冲破了道德的底线,颠倒了荣与辱的关系。原本共和国成立后的许多丑恶现象已绝迹,但现在却在死灰复燃。“赌博可以赢钱、吸毒可以过瘾、抢劫可以发财、卖淫可以享受”,这些人生哲学和生活逻辑,正引导着人们的荣辱观,成为破坏社会秩序的思想根源。

    (2)扭曲的荣辱观,造成人际关系的错位。

     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团结互助、平等竞争的,然而事实往往并非如此。现在表现成,不是纯粹的金钱关系,就是乱伦现象严重。官吏、老板包二奶、三奶,带小秘、情人,成为时尚;出卖肉体、傍大款、倚高官,成理想的生活方式。这彻底颠覆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

     (3)扭曲的荣辱观,导致社会公正的缺损。

     社会能否实现公平正义,在何种程度上实现公平正义,其实是与人们普遍的价值观和荣辱观的正确与否,是有紧密关联的。改革开放后,我们社会的公平正义,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社会上的制假贩假、坑蒙拐骗,执法中的本位主义、利益保护主义,司法工作中的冤案假案、徇私枉法、滥用公权等,比比皆是。相反,民主与法治,公平正义,却严重缺损。社会不公,造假泛化,商品有假、案件有假、统计数据有假、先进典型有假、大学文凭有假、学术成果有假,造假发展到公开化。“报喜不报忧”、“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成为当今社会的荣辱观,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和正义,侵害了人民群众利益。

    (4)扭曲的荣辱观,引发腐败行为的蔓延。

     当前,社会生活中的腐败现象,不仅普遍,而且愈演愈烈。吏治腐败、司法腐败、商业腐败、学术腐败等,严重存在,收红包、得回扣、拿礼品等司空见惯。行贿受贿,却在很多人的眼里,并不是坏事,而是“本事”。于是,受贿者欢心,行贿者舒心。更有甚者,有的人迷恋西方的腐朽生活方式,不择手段敛财,然后携款出国外逃。原因是掌权不知荣辱,大搞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不仅是扭曲的荣辱观,而且严重颠覆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成为当今社会腐败现象,广为蔓延的思想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