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新表述暗示人民币要升值?


       从“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到“结合国际资本流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这是央行对人民币的最新表述,这个表述引起各方学院派专家的不同解读。其解读的指向基本都是暗含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只是对实施时间、条件和效果有不同的见解和分歧而已。

        实际上,无论央行用什么样的语言去描述人民币汇率政策,都会对市场形成不同程度的冲击。得到市场各种声音的反馈。从这点上来看,显示货币政策当局思考的重点放在了国际货币流动上。人民币从中长期来看,将不断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增长而增值。因此从中长期来看,人民币价值的增长是有利于经济的增长的。但是,短期而言将导致国际资本流入和流出的震荡。在这种状况下,就需要对短期币值的趋向进行解读了。

       首先,从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战略上来看,希望提升内需增长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降低外需增长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从而减少对国内资源的消耗。这就需要对现有产业链条进行升级和换代,从国内资源消耗型经济过渡到国内环境友好型经济。因此,升值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似乎是说得过去的。但由此将对传统低附加值的出口企业不利。

       我们从央行的技术性信号上,可以猜想一下:假若央行将对汇率做技术变动。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一些逻辑思考:

      1、中国的内需增长数据获得决策层认可,有望抵消外需数据不良的负面影响,对整体经济均衡运行没有大的影响;

      2、产业升级迫在眉睫,而市场没有按照预期进行,发出警示性的声音催生结构的加速变化;

      3、为了获得国际市场汇率研究者和实际操作者的关注和反馈,了解中国声音,掌控国际话语权;

      4、中国货币当局有独立判定和解决人民币的能力。。。。。。

      这些猜忌之词唯有在央行实际措施出台的时候才明白。但是,从央行的声音上,显示出当前货币政策的焦点已经出对国内流动性的关注让渡到对国际流动性的关注上去了。我们至少可以看到短期内,央行不会对国内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行方向性变动。也即是通胀预期并不强烈。那么,对应到深层次的是,中国经济虽然好转但还有不放心的地方。这个不放心,恰恰就在于国际经济的不稳定上。因此,国际因素,尤其是美国因素成为央行重点关注的因素,是说得过去的。中国经济被美国经济绑架,一点都没有改变。这就是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效应吧。

       中国式均衡能否找到,可能需要的是老祖宗的中庸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