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上篇博文时,想起了三年前采访富士通株式会社会长秋草直之(Naoyuki Akikusa)一事,后来查新闻,知道他已经退下会长一职,成了董事顾问。
当时采访时,对他印象很深,尤其是问到他对日系手机失败一事的看法,他尽可能地回答。
下面节选一点2006年写的文章:
见到富士通株式会社会长秋草直之(Naoyuki Akikusa)先生的第一眼,就感觉他不同于以往采访的日本企业的老总。
秋草身材高大、轻便的西装、不打领带,平易近人的微笑,他自己首先就让人感觉轻松,没有通常日本老总的严肃以及带给对方的拘谨。
也不像有些日本企业的老总,对采访者给出的答案经常是“官方说法”——问题问出之后,采访者已经可以猜测到答案了。但秋草不同,他观点鲜明地表示:“日本企业在华发展的策略需要反省,需要一个大的改变。”
秋草认为,日本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时,经常是以日本为主来考虑中国市场,这种正是在这样的氛围里,笔者首先询问了他对NEC等日系企业的手机在华失利一事的看法。
富士通虽然不做手机,但同为在中国发展多年的日本企业,秋草对日本企业在中国的遭遇有自己的看法。秋草认为,在过去的10年里,伴随着日本制造业对华投资热潮的兴起,日本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时,经常是以日本为主来考虑中国市场,如富士通进入中国时就将业务重点定位在向中国的日资客户提供与日本相同水平的服务上。因为在这之前进入美国市场就是这种方式,当时成功了。
富士通也曾把美国模式拿到通信领域,一段时间发展得不错。甚至有一价段,日本企业把在中国的企业当成工厂,完全以生产为主。但现在,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日趋成熟,中国有了自己的产业政策,中国自己的企业正在不断成长,“这种上世纪90年代的发展策略已经行不通了”。
秋草表示,虽然这几年进入中国的日资企业已不单单将本企业定位在“工厂”这一层面,而是将中国视为一个“市场”,越发重视和加强企业自身在中国的销售、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应用,但在贯彻力度上还有待加强,转身很慢。
其实,早在两年前,在日本有着“IBM”之称的富士通,在中国市场也有过低谷,通过对低谷的反省、通过自身在华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现在,富士通已经全面调整了在华策略,通过组织架构、合作、人才等方面的重新梳理。
这是三年前的文章,当时日系手机在中国全面溃败。当然,今天这已经不是新闻了。但我以为同为日企的秋草,其对日企的看法,以及日系手机走麦城一事,仍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