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中国中部地区的干旱,三峡大坝按预定计划在今年达到最高蓄水水位的可能性不大。专家们质疑,政府放弃这个象征性目标的决定有多少是出于环境方面的考虑。
放弃今年的水位目标正值中外批评人士都忧心忡忡。他们说,大坝及其650千米长的水库已经产生了不利的环境影响。
以水库沿岸的居民为例,他们认为大坝造成了毁灭性的滑坡,冲走了房屋和农田。
成都一位地质学家范晓表示,他也认为干旱是推迟三峡大坝最高蓄水目标最有可能的原因,但他说,有关部门如果得出最高水位蓄水将产生环境后果的结论,可能会无限期推迟。
该地区另一位地质学家杨勇也说,他相信地质方面的考虑可能对推迟蓄水的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项旨在抗击几百年严酷洪涝灾害的“人定胜天”工程,目前遇到了日益严重的水源短缺问题。这个季节的水位本应漫过大坝高183米、长2.25千米的蓄水坝,但自上月下旬以来,却一直稳定在170米上下的水平。
10月下旬达到当前水位时,大坝运营方没有继续蓄水,而是开始泄洪以满足下游的需求,泄洪速度有时达到每秒9000立方米以上。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发言人李峰(音)周二表示,由于干旱,长江流量低于正常水平,对政府在本月达到175米左右的最高水位目标产生了不利影响。他拒绝进一步评论。
11月上旬达到最高水位的试验性蓄水计划本意是想让据政府称耗资270亿美元的三峡工程迎来一次高潮。
蓄水至最高水位后,工程师们将可以证明蓄水坝的强度,以及水力发电机组将来的发电能力。
过去,政府打算到2012年才实现最高水位蓄水并满负荷运营的目标。
除了只有正常水平一半的雨量,人口增长、工业化、污染和粮食生产也都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作为中国粮仓的中部省份,今年出现了部分谷物产量减半、捕鱼量锐减和航道干涸的问题。据国家电视台报道,位于湖南湖北二省之间的中国最大淡水湖泊之一洞庭湖上,船只未能在本应是一年中水位最高的湖中荡漾,反而在干裂的湖床上东倒西歪。
差不多一年以前,中国政府也是以干旱为由宣布推迟南水北调工程中关键的中线工程。南水北调是一项为期数十年的工程,目的是要把水资源从南方分流到少水的北方。
三峡推迟蓄水至175米最高水位
评论
7 views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