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谈中国经济
我谈中国经济与众不同。中国经济从发展速度上是世界前列,但是从经济关系上存在着交换不合理、分配不公平、结构不优化、发展不协调、循环不平衡的深层次问题。如果说这种矛盾现象在资本主义制度当然是正常的,但是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这种矛盾现象就是不正常的。中国的经济能够发展,同时存在着交换不合理、分配不公平、结构不优化、发展不协调、循环不平衡的深层次问题,有其历史原因。中国的市场经济是从计划经济转变而来的,计划经济劳动者遵循的是听命和平均,市场经济劳动者遵循的是自由和差别,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是伟大的创举,但是中国对市场经济规律并不认识,仅仅强调了自由和差别,正是这一点虽然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度发展,但是随着而来的首先是收入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深。共产党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思想的提出明确了社会主义制度是差别社会,但是不是差别悬殊的社会制度,遗憾的是没有形成完整的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理论体系和机制体系,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仅仅是一个原则,或者是一句口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有发展速度,还要有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经济关系,这就需要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理论发展的最重要成果,但是同样有遗憾之处,这就是科学发展的理论体系和机制体系还没有形成,科学发展观无论比市场经济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丰富全面了多少,但是仍然是原则的。
我认为中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形成,劳动者已经熟悉了市场经济,现在需要的是一种真正科学的宏观调控理论体系和机制体系,只有这样一种宏观调控理论体系和机制体系,才能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形成优化组合的经济社会结构,才能使劳动者在优化组合的经济社会结构体的区间自由中活动形成差别均等不同量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种宏观调控理论体系和机制体系是对市场经济、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原则的具体化和可操纵化。这种宏观调控理论体系和机制体系既可以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又能使中国的经济协调、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而且是一种交换合理、分配公平、结构优化、发展协调、循环平衡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起到这样作用的宏观调控理论体系和机制体系,就是我要自荐的通过“逻辑求证”方法测算的“基准值等值边际量”形成的“全方位宏观调控”理论体系和机制体系。这种调控体系不是计划经济的重演,也不是又一次“打土豪分田地”,是在已经存在的差别基础上经过调控使差别符合等值不同量,仍然是差别的,而且是原来差别的一致不同。也就是说,经过这样的调控差别仍然是差别的,但是符合整体差别的差别,是更稳固的差别,是大家心服口服的差别。不排除这种差别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原来的差别,但是这种微小的损失换来整体的协调、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使自己的差别属于这样整体中的差别,明知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是向真正的社会主义性质的转变。
现在大学的经济学教科书是现实主体型经济学,也就是以上述理论原则为主体的展开型经济学,而不是揭示中国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经济学。这样的经济学不可能培养出知识型和学术型的人才,最多也只是一种没有真才实学的政策宣传者,这些大学生不能够自圆其说的解释现实存在的经济问题,所以这些大学生在人才招聘市场上无人问津。
还有一种影响中国真正科学的市场经济理论体系和机制体系形成的阻力是中国对国际上承认不承认市场经济地位看的太重,不仅惟市场经济一般规律而不敢有任何超越,同时惟市场经济个别规律即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盲目借鉴。其实大可不必,在遵循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基础上形成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相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就是科学,而且是真正科学,何必怕别人指手划脚,说三到四。本来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然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如果一样还提什么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呢?还搞什么社会主义呢?中国完全可以告戒世界,中国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无论世界怎样封锁中国,世界市场的枯竭不会拒绝中国的商品。相反,无论世界经济怎样进入中国,也只能服从和有利于中国的交换合理、分配公平、结构优化、发展协调、循环平衡的协调、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否则中国是不欢迎的。中国的前提是自己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满意,以这样的前提为尺度选择世界的一切。
总之,中国要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不能抄袭任何别人,也不能自喜于已经取得的某些成就,而是要惟经济规律的形成真正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体系和机制体系,指导中国经济不仅高速度的发展,而且是合理、公平、优化、协调、平衡的高速度的发展。只有这样的中国才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对世界才有典范意义。如果不这样,不仅不能成为这样的世界大国,相反,中国最终也会滑入到不能继续发展的禁地。
我谈中国经济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