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与涵养的传递


据报道,有一个地方小学在开学时,老师在每个家长交学费时,都要在其上面写上该学生的姓名,以便集中验钞时知道是哪个学生的。而很多家长,也表示了自己的看法,如果我们交的是真币,而老师从中掉包,难道这样的假币也要学生家长承担吗?

这就是诚信的代价,增加了社会的低效率和资源浪费。老师和家长都到了这种互相不信任的程度,不知道是老师的错,还是家长的错,还是社会的错?

上上周,郑州下暴雪,在单位的大院里,有一辆车在倒车时,不小心撞到了笔者的车。到时,对方表示,有急事,并承诺回头再联系,保证给笔者修车。笔者答应了,经过近10天的等待,今天,对方电话告知,已经联系好修车地点,让把车辆直接送去即可。当然中间笔者也给对方打了两次电话,不是不相信对方能够履行承诺,而是保持联系和沟通是有必要的。笔者很欣慰!同时也希望,如果对方遇到同样或者类似的事件时,能给第三方足够的信任!

一个人有没有涵养,和这个人的学历高低没有直接关系。由于工作的原因,笔者经常接触很多企业的中高层领导,虽说他们并没有太高的学历,但很多领导的个人涵养都不错。比如在接待客人时,很多领导都主动离开自己的“老板椅”,以更加平易近人的位置与客人进行交流和沟通。这一个小小的动作,足以体现个人涵养的高低。

好的东西,会得到传递。但当一个人试着以自己的诚信和涵养去换取别人的诚信和涵养时,如果对方没有履行,结果就是:传递停止了。

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让好的东西,传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