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谈一下香港的互联网发展。香港是一个言论自由,而且在网互网上基本上没有什么监管的,每个使用互联网的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畅所欲言,只要是不违反法律( 这里所指的法律是适用于现实的法律,因为香港暂时都没有互联网法律),你想要怎样都可以。香港的网络基础也非常好,在本地一般人都是用至少10mb 以上的宽带,很大的一部分用的是100mb 的独立宽带,无论是在网上看电影或者是BT下载,都可以享受到极速的感受。
可是,有一点非常奇怪的事情发生在香港。香港本土的网站基本上是没有的,除了两个比较大的论坛以外,基本上香港的网站都是外国网站在香港进行本土化的产物,比如说门户网站就只有香港雅虎是做多人用,拍卖的是香港雅虎和eBay( 以前有一个叫 go2hk.com 的本地拍卖网站,可是现在都已经关闭了),SNS网站的是facebook,以前写博客的是 xanga,用的聊天公具是 msn或者ym… 所以基本上,香港的网站或者是网络服务,都已经被外国公司占据了。从Alexa 的排名来看,从第一名到第三名在香港最受欢迎的网站都是外国公司的网站,依次是 yahoo!, msn 和google。
为什么在香港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我一直都在想,是不是因为香港的市场太小,没有很多人愿意去针对香港去开发网站? 所以绝大部份的网站都是中文化和本地化后就直接进到香港来。就这个问题,我觉得香港的市场并不小,香港使用互联网的数目大概是400万,每月的上网时间接近25个小时,而使用实时聊天工具的时间更是亚洲其它地区的两倍。香港的市场价值不在于市场的大小,而是香港人的富裕和使用互联网的时间,这使得很多的广告商都愿意在香港的网络上投放广告。另一方面就是香港对于品牌推动的帮助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利用互联网推广。在不久以前,当Sony 的 PS3要推出的时候,她选择的是选择香港成为亚洲的第一地推出地点。所以,我个人认为,香港的互联网的受众虽然是很小,可是影响力,特别是对于产品推广方面,是挺大的。
另外一个原因为什么本土的网站特别少,是因为香港人是追赶潮流的一群人,很多时候新推出的一些网站可能在半年后就不再受欢迎,这不只是香港的网站,就连外国网站像icq ,很久以前它是香港最流行的IM,可是过一段子后,就被MSN取代;在说一下 Xanga,曾经是最受欢迎的写日记网站,可是当Facebook 出现后,Xanga 慢慢的被香港人遗忘。香港做的比较好的网站,严格来说是论坛,就只有香港讨论区,用的也是 discuz 的核心,成功的原因是聚集了BT供人下载。就这样看来,在香港投资开发网站的风险是挺高的,也是因为这样,所以本土的香港网站并没有在香港流行起来。
最后,我觉得香港在互联网方面的将来会是随波逐流,外国有什么新的网站,只要把他变成是中文,那就可以在香港大行其道。作为一个香港人,我还是觉得香港至少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门户网站,而不是由外国公司来控制的。希望将来会有投资公司愿意投资香港本土的互联网公司去进行本土门户网站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