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改,关于药费,我真的感觉“懒得再说了”。可是懒得说,又总是不得不说。因为我是一名医药从业者,我有二十多年的大型综合医院工作经历,亲眼目睹了中国医药从公益性走向市场化,目睹了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腐化与堕落,及针对这些问题国家政策的“无目的旅行”。
说国家政策的“无目的旅行”我不是瞎说。
先说当初的医药市场化,市场得如此彻底,如些干净,所有“公立医院”除了其院长书记之类还是国家的行政官员,有行政级别,并利用为政府官员“服务”之便而向政府伸手就某些项目要资金之外,哪还有所谓的“公”义“公”味?“有病无钱莫进来”是百姓们的总结。医院作为这个国家的“事业单位”,除了行政分类是占有“事业”两个字,还哪里“事业”在这个行业里出现?医生工资靠医院自收自支了,医院这个事业单位实际上成了挂“事业”羊头卖“企业”狗肉的不伦不类的存在。医院要生存,所以也就毫不客气地向市场伸手了:进药环节向医药公司狠命刹价,尽量多地“吃”到从进价到零售之间的差价——医院错了吗?我认为没有。利润最大化,这是市场的规律。而医生们呢?好像已经忘记了脱下白大掛,自己也是普通百姓,也有生老病死,也有父母亲朋,好像忘记了自己在进入这个行业之初所“宣读”过的医师宣言,更不要希望他们记得在《医学伦理学》教科书上背诵过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我们生存在这个国度的人,好像天生缺少那种庄严与神圣的情怀。进入市场后,“人”就彻底迷失了。谁之错?这些医生们吗?我也不这样认为。他们也确实就是普通老百姓,普通人,普通到一样有生老病死吃喝拉撒睡。所谓道德的高尚应该是人性里善的因素的自然流露,而不能依靠宣传机器和教科书式的背诵来完成。而这种人性善的因素需要合理和良好的制度来诱导,来培养,而绝不是行政命令就可以解决的。
所以,“医药市场”的混乱从改革开放后最初的那次“医改”开始时就注定了。因为医改从一开始就没有方向,或走向了一个不应该去的方向。那样的医改把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彻底给取消了,老百姓进入带公字的医院,开始花“市场”的钱,却又不能真的有一个“市场化”的服务结果——如果,允许真正意义上的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外资医院共存,公立医院由国家财政负责运转,负责解决百姓基本的看病需求,而民营医院和外资医院进行市场化的服务与竞争,结果可能不是现在这个模样。
那么好,现在出了问题了,出了乱子了。老百姓面对医疗问题已经怨声载道了,所以好,“改”!
可是,面对最近出台的医改方案,尤其这个刚刚发布的《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我又糊涂了。这个医改方案的目的是什么呢?“药价要降、诊费要升是该《意见》最大的亮点。”这个点是很惹眼球的,但我没看出“亮”在哪里。甚至,我总觉得最近出台的一系列医院意见或方案,总在避重就轻,或者用形象一点的话说:面对一个垂危的病人,来到跟前的,明明是一个庸医,出了一个很不着调的药方。
医改从一上来,好像关注点就在“以药养医”上。我总觉得不论社会,还是“发改委”,还是媒体,都“关注”错了目标。这个问题我也曾写过一些文字强调过。当然人微言轻,立即就被淹没在各种歌功颂德或群情激愤的吐沫口水里了。其实我不信那些倡导改革或正在操纵改革的人真的不明白他们在做什么,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试想,当一个行业,从原先的财政支付所有费用,到财政抽身而出交给不讲情面的市场,怎么活下去?历史的原因,中国医院的诊疗费用极低,根本不可能来维持基本的运转。所以,以药品差价来“养活”自己成了理所当然(当然我不是说这个以药养医就是合理的,但对医院被国字号开除出来后,确实成了必须)。可是这是有问题的,问题很清楚,发改委说得很多,社会说得很多,媒体也说得很多,我就不再说了。
那么好,还是改!改好啊。改确实好啊。可是,改来改去的,我却越来越看不清为什么改了。请问发改委:你们能说说为什么改吗?
其实为什么改的问题早就应该很清楚了:一切问题及民怨的产生,就是看不起病,治不起病。也就是看病太贵,治病太难。
有了问题,应该所有的改革都朝着解决这个问题来进行吧。应该是,按正常人的正常思维应该没有什么争议。可是偏偏中国目前的医改就是让人费解。从前几年喊得很凶的“医药分家”,到这几年不断的药品降价,再到刚刚发布的这个《指导意见》提出的“降药费,提高诊疗费”的方向。按我的理解,应该都是为了让病人真的把用于“看病”的钱降下来,我们常常说的这个“看病”包括诊疗和药费应该没错吧。可是,这两年,只药品价格就降了快二十轮了,请问:老百姓“看病”的时候花的钱是少了还是更多了?切不要忘记:在这期间,诊疗费还没有大幅上调。如果照此现状,再提高诊疗费用,那会是一个什么后果,不知道那些制定医改政策的官人大老爷们想过没有?他们会说,降低药费了呀。可是,请问怎么降低?
怎么降低药费本来也不是问题。可是在中国的现实里,就愣愣的成为了一个解决不了的大问题。为什么药品一轮轮降价,到病人这里却要掏更多的钱来用于治病呢?有医院工作经历的人差不多都可以明白:医生为了拿药品回扣,就给病人用更多的药,重复用药和滥用药的事情时常发生。而且,现在中国的情况是:降了价的药品就“死”掉了,就有“新药”来代替它们了。而这些“新药”是真的“原创”新药吗?新瓶装旧酒,却把价格提得离地面越来越远了。谁之过?不要单纯来谴责医生的良知堕落,在利益的诱惑面前,有几多人能坚守住良知?我们贪腐越来越严重的公务员队伍还不是最好的说明?还有,前些年,当前药监局长郑筱萸被执行死刑后,社会和媒体大鼓其掌,好像中国的药价贵因了郑一个人的死而结束了。我不以为然。事实是呢?大家都看到了。所以中国的药价高,郑有责任,但主要责任并不是他一人的,而是他背后的这个体制,这个体制下“养活”的庞大利益集团。这才是病根,才应该是医改的真正目标和目的地。如果有兴趣,关于药价问题请参看我前一段写过的《解决不了的看病贵》(http://www.chinavalue.net/NewsDig/NewsDig.aspx?DigId=45160),我在那里主要谈这个问题,不再重复了。我只想说,如果药费降不下来,再把诊疗费大幅度提高,老百姓,还活不活了?
可惜,直到今天,我看到的医改方案和“指导意见”,都是在外围绕圈子,或者,干脆圈子也不绕,就“跟着感觉走”了,差不多纯粹成了一次次的“无目的旅行”。这样的医改,成功的几率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