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批判》连载开始: 目录


第一章 北大不教的东西

大学学什么?/ 003

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 011

历史、文学和精英教育/ 017

读和写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031

北大为什么不读不写?/ 046

  不能上讲台的博士还是博士吗?/ 061

“陋室”求学/ 065

  当年北大之“陋”/ 067

  在北大学当“君子”/ 069

“淘粪”教给我了什么?/ 073

  大学生,请先淘粪再打高尔夫!/ 076

  淘粪乃国学/ 081

讨论班:大学的教学与文化/ 085

  英语危机,还是教学危机?/ 085

  以讨论班为例/ 087

  “什么都写”就是什么都想/ 090

  苏格拉底如何培养精英/ 092

  反思精英白领危机/ 094

 

第二章 北大的经验与反省

从“寡妇班”考上北大/ 103

在中文系丧失了对文学的兴趣/ 108

八十年代北大的中文系和历史系/ 111

北大就是个雅典/ 116

八十年代北大文史第一人/ 120

在北大如何逃课作弊/ 125

北大和清华/ 129

教育就是要使人成为自己/ 132

通才教育可能吗?/ 135

听讲座胜过听课/ 140

我的“北大中文系英语”/ 144

  英语白卷上北大/ 145

  美国人是什么?/ 148

  搬进留学生楼/ 154

从考研到就业/ 163

 

第三章 北大应该怎么办?

什么是精英教育的实质?/ 173

精英大学必须采取寄宿制/ 176

北大拆了旧宿舍建什么?/ 181

没有三角地的北大不是北大/184

谁来拯救我们的大学?/ 187

北大清华在东亚的地位/ 190

港大领先北大清华一个时代/ 192

名校的距离/ 195

中美大学怎么比贡献?/ 197

考研困境说明了什么?/ 200

美国教授的工资单/ 202

阿忆挨骂,是在替体制受过/ 205

给北大新闻学副教授阿忆上一堂新闻课/ 207

校园游客/ 209

北大的改革开了危险的先例/212

 

第四章 中国大学的弱智化

从“钟曲线”看中国大学的智力下降/ 219

  人口的智商结构与大学对精英的选拔/ 219

  弱势阶层提高了常青藤的智商/ 222

  “教育如衣”导致了中国大学的弱智化/ 225

中国人为什么迷信大学?/ 228

破除专业教育的迷信/ 232

读书无用论和不读无用的书/ 235

“硕士猪倌”乃我时代之先锋/ 237

西方教育真是“知识交易”吗?/ 240

学生叫导师“老板”是哪国的规矩?/ 244

小心什么样的西方诡辩术?/ 246

中国的大学必须降级/ 250

让市场来调节高等教育/ 252

大学需要赢利模式/ 255

保密与告密/ 258

 

第五章 中国高等教育批判:以高尔夫和博士为例

大学的责任在于塑造有思想的公民/263

怎么培养败家子?/ 266

高尔夫错在哪里?/ 268

朱校长,何不食肉糜?/ 271

我给大学校长们扫精英教育盲/ 273

打高尔夫能让你成精英吗?/ 276

高等教育的超前腐败/ 280

高尔夫球场与大学体育/ 282

莫用公款培养宋徽宗/ 286

博士生:你何必钻垃圾桶里?/ 289

博士教育应该外包/ 292

当中国成了美国的头号博士预科/ 294

博士培养为什么不能“搭美国的便车”?/ 298

奶粉召回了,博士呢?/ 300

 

第六章 大学的诞生

中世纪的秩序/ 305

中世纪盛期的社会变动/ 310

大学和学院的成立/ 314

知识的权力与知识分子/ 320

 

附录 他是北大校友里我最佩服的家伙

   ——专访《草根才是主流》策划人孙勇/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