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微波后,发现自己写博客的动力都降低了9成。在微波上,似乎从写博客回归以前的论坛bbs搭楼梯了。下面这些文字是早上还没起床时,拿手机在上新浪微波时和盛大文学CEO侯小强讨论谷歌扫描图书是否是一个大问题的对话。
懒得形成规整的文字,可惜140字又不足以说清楚一个事情。手机输入也不是很准确,这里暂且转移过来,有空再填充。一并把其他参与者的对话也拷贝过来。我自己的观点用红色粗体表示一下,以示区别。
keenkang 20091028
侯小强的微博:在广州。我觉得广州多年来还是没有安全感的城市,当年被抢劫过的朋友不知道有没有再度逢抢?另外我也不知道谷歌明目张胆地扫描没有版权的内容、自己定价、储备大量内容用于未来商业化美名其曰公益,居然有那么多人叫好,尤其是作家自己。总标榜自己不作恶,老实讲,我一向对此警惕。原微波链接>>
王国杨:用来未来商业化,这个说法存疑,这个还只是未来状况,好比你看某人买了一把菜刀,你能断然说他是未来杀人吗?(09:31)
侯小强:回复王国杨:商业化的规则都定好了,虽然是未来,但都看得到。韩寒今天为谷歌叫好谷歌高兴,以后木已成舟再叫坏就来不及了。一个大企业,如此明目张胆,应者云集,真是可怕。康国平:不扫描以后可能很多书成珍本了。就跟它扫描地球一样,为的是记录地球表面的变迁。我们就是缺乏记录和保护的心态。围墙拆了,以前啥样都不知道。我们的先辈建四库全书建永乐大典,不能说有什么需要警惕的。 (09:36)侯小强:回复康国平:问题是,你要扫描,而且未来要用于商业化,你总得和作者打个招呼吧。否则所有人都可以以这个名义盗版了。凭什么是谷歌大家就这么宽容呢?大家都签了,你看未来还有作家什么声音? (09:40)来去之间:得反过来想想,如果其他语言都允许gg扫描经典文学,只有中文不允许,那么会是什么结果,图书馆不也是一种类型的收集文字再分销么——卖出价格也是图书馆自己定啊。 (09:41)康国平:扫书和扫网本质上是一样的,都符合谷歌理念,整合全球信息,供全人类使用。有商业目的也只是一个附加品,更多的价值还是服务于人类心智的开发,有现代的启蒙价值。搜索引擎的价值正在此处。不能狭隘地以保护版权而限制知识的流动和传承。(09:41)康国平:回复侯小强:它扫网如果也要招呼,那就忙不过来。作家有异议,可要求自己的权利。(09:43)侯小强:回复康国平:按照你的逻辑,我为了信息传播和知识流通,完全可以建一个网站,把所有新闻,所有图书都放上去而无需打招呼,因为不可能一一打招呼是可以的了。目前只有美国达成和解可能性,全世界都很哗然,欧盟尤其强烈。我总觉得盗版横行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纵容盗版,却一点也不觉得不安。谷歌不是文 (09:48)侯小强:回复来去之间:第一 除了美国,其他国家很少有同意的?第二它扫描的不只是经典文学,很多权利人的作品未经同意他也扫描。 (09:53)李赛光:起点感受到威胁了吗。。。其实只是扫描目录而已。。。好比。。。记录下一条条超级链接。。。而读者要读到内容也是需要付费的(09:54)侯小强:回复李赛光:谁说的是扫描目录呢?扫描的是全部啊。只不过目录的价格定了,正文的商业化还没有敢实施啊。 (09:55)来去之间:回复侯小强:图书馆买书出借牟利需要权利人同意么? (09:57)胡延平:广州是中国最不安全的省会城市,Google是全球威胁到最多人利益的企业 (09:58)康国平:回复侯小强:我估计多数作者认同,就跟亚马逊扫描和豆瓣推荐以及当当介绍页一样。而一些出版机构则不愿看到这信息分享的新形式。未来会解决的,要么靠和解,要么靠技术。 (09:58)来去之间:http://www.jxcnt.com/news/files/0910/091019_023213.php 法国的态度:面对Google,应该采取更为开放的态度,在承认并利用其强大功能的同时,建立一个面向世界的,拥有自己的检索系统的法国文化门户网站,汇集各文化机构原本孤立的数字化成果,并使之成为任何搜索引擎都无法回避的,进入法国文化的必经 (09:59)侯小强:回复康国平:如果多数作者认同,就不会这么旷日持久了。现在是国内的作者认同多,你只要不认同,别人就会笑话他哗众取宠。你不见作家现在根本不好意思说话么?你不见我这篇文章评论一边倒的替谷歌辩护吗? (10:01)康国平:回复侯小强:你搬上去不全部展示就是可以啊搜索引擎不是都是这样做的?百度搜你的网站也没打招呼啊。你可在网站里设置规则不让爬虫去爬。 (10:02)侯小强:回复来去之间:态度都可以开放,这句话是废话,你要看后面的话。目前对于没有版权的,开放也是废话,因为确实可以开放,但权利人还活着就明目张胆地扫描且获得大规模的同情和理解的,只有我们吧。你不看看我国和他国文化创意方面有多大差距么?是要破罐子破摔吗? (10:04)康国平:回复胡延平:你是总结还是发表自己的看法? (10:04)胡延平:回复康国平:呵呵,一点印象,广州治安很差,google做恶不少,但是后半句没说,google其实是惠及我们每一个人的新秩序的缔造者。利益冲突是难免的。 (10:11)来去之间:回复@侯小强:法国文化部长说这话只是为他们图书业的全面合作找回点面子而已吧,我还是认为gg只是做了个网上图书馆,商业模式也是图书馆:P(10:14)侯小强:回复康国平:他现在就是全部啊 不过大多数前端显示只显示摘要。只要付费,就可以看全部。这是事实啊 (10:15)侯小强:回复胡延平:一般来说,就像盗版,可能会惠及每个人,但长远来看,会根本上损害每个人的长远利益,因为已经没有什么文化竞争力了 (10:17)康国平:回复侯小强:这跟百度快照是一个原理啊嗯 我知道他的扫书原理的,不是有分成么?(10:17)侯小强:回复康国平:是有分成,关键是需要人家权利人的同意啊 (10:19)来去之间:回复@侯小强: 当年从手抄到印刷的时候,手抄团们面对印刷也是一样的情况吧……复制传播手段不断升级而已……(10:22)康国平:回复侯小强:你说的出版社吧?出版社不可以要求不公开么? (10:22)来去之间:回复@侯小强: 从手抄本到印刷术到互联网,盗版行为肯定是增多了,作者权益受到的绝对损害是增加了,但是,作家的影响力和收益,从历史看应该是相对上升了吧。(今天 10:26)金三道:他们跟起点一样,是收费阅读。(11:07)李国训:谷歌野心太大,,布局也大,,其实也不是坏事...我很期待这种有想象力的产品服务出现.侯总站在版权方,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60分钟前)叶盛楠:韩寒愿意给谷歌打对折,30美元即可 (44分钟前)
==============
博客上可以再多写一些字,不再限于140字,我就可再做些补充,也算是对谷歌图书扫描的预测吧:
1、以后会越来越多的出版社欢迎谷歌在不经许可的情况下扫描自己的图书并为之推广。因为传统的印刷版的图书的阅读和检索数量会越来越少。而通过扫描并识别后的知识,越来越适合于信息的传播。检索的便捷性的提升,有助于作者的思想获得更多的传播,以及获得更大的利润。
2、纸版本图书的竞争优势在于出版的早期阶段。也许以后谷歌的扫描图书行为会受到图书周期的限制。(会规定出一个图书正式出版后多久时间后才可以扫描的约定)纸质图书在电子阅读时代可能无法抗衡电子图书的商业价值。
3、未来一些读者可能不光要读一个作者的图书,甚至可能用搜索关键字,同时读到诸多作者不同的图书的相关章节合成的一本“虚拟电子书”。就跟现在的网络专题一样。google负责将关键词做分析,并给读者直接呈现一本经过选择和编辑的图书。就跟论文引用一般。
4、未来一些不愿意拥抱新形式的出版社,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也自己扫书,并限制google去扫描自己的图书。或者会在图书的第一页添加一个“禁止谷歌等搜索引擎扫描图书”的二进制码。谷歌等在扫描到该类图书后,自动关闭扫描程序。
5、谷歌可能会根据电子图书的阅读趋势,反馈一些知识点给图书出版公司,供出版机构制作出更令读者喜欢的图书。
6、不拥抱谷歌扫书的商业模式,就如在报纸时代不拥抱广播,在广播时代不拥抱电视传媒,在电视传媒拒绝网络传媒一样。
7、谷歌扫书是对知识传承的最好贡献。商业的推动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不能看到谷歌商业化给企业带来的私有价值,还应该看到商业给社会带来的社会价值。版权在互联网时代尤其要重新定义。
康康的围脖:http://t.sina.com.cn/sos
希望你喜欢我在上面牢骚满腹,罗里啰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