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危机”再次警示过度投资楼市


    迪拜自己跑得“太快了”!大资金的过度投资房地产项目再加上去年9月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迪拜造成了直接打击,房价下跌、建设项目被取消等利空因素接连出现,导致了今天的危机!迪拜财政部11月25日要求债权团到明年5月为止冻结房地产开发商Nakheel及其母公司“迪拜世界”的债务,以便进行债务重组。迪拜世界公司所欠近600亿美元债务(占迪拜债务的74%)将至少延期6个月偿还。迪拜世界公司是迪拜各类重大项目的主导者,是迪拜最大国有集团,堪称迪拜经济发动机,自称“日不落”企业。“日不落”都出问题了,引起世界心理恐慌是必然的-世界各大股市应声下跌,我国当然也未能幸免。之所以称“心理恐慌”,是因为迪拜方面的债务规模及其纵深所产生的能量还不会掀起什么大浪。尽管如此还是再次警告那些过度投资(机)地产业的开发商、炒房者和资金的源头-银行,一但把地价炒到高位,时间差后房价如果不能保持高位,也就是说,接盘者少或出现资金断链,其后果不会比“迪拜危机”好到哪里去!银行将为此埋单(见已推荐到房产博客,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今后“地王”或将“沉寂”: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0742be0100fyzq.html,这将引发我们都不愿看到的严重后果!   

   

    日前,近日,国土资源部印发通知,对商品住宅用地的宗地出让面积首度设定明确上限:大城市20公顷,中等城市14公顷,小城市(镇)7公顷。此政策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为“限大令”。其实,地方政府乐于将面积较大的地块统一出让,既可以迅速回收土地资金,也有利于后期统一规划。但相关政策设计在现实市场中却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外部性”,如重点城市大面积的地块极易被竞拍成“地王”。此外,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平方米的土地,即使是全力开发,也要持续数年。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商的“囤地待涨”似乎更加“理直气壮”。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违规囤地。而国土资源部要打击的正是这个。地方政府也开始配合,如北京日前宣布土地招标将尝试“价高者得”(招标卖地过程中,价格只占到30%的决定权,而评标小组专家还要对开发商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估。),可缩短土地出让周期有利于平抑地价。

    所有这些都是在表明一种态度,给高涨的屯地投资和炒地炒房热情泼冷水:地价不要那么高,开发周期不要那么长(开发商的实力要与土地规模匹配),房价也不要那么高,银行房信资金规模变的小些,这样才更安全!

   

    “迪拜危机”相信会引起地产金融界决策者的高度重视,相信压制过度投资地产,抑制地王的产生,平抑过高房价,才有利于避免类似的危机在我国出现!

 

 

 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高度有818米,比台北101足足高出310米,预计将在今年12月底前完工启用,其中一套两居的公寓就要人民币约1000多万,可说是迪拜高级住宅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