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金融时报(FT)一篇题为《Speculators smell chance with China garlic(投资者嗅到中国大蒜的气味)》(11月25日)的报道,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关注。纽约时代、华盛顿邮报、ABCNEWS、NDTV、AFP以及TIMES LIFE等数千家媒体竞相报道。
韩国《中央日报》、《朝鲜日报》以及韩联社等权威媒体(通讯社)相继转载编发了该篇报道。
相关报道称,随着经济开始复苏,在中国关于房地产、股票等资产价格的泡沫争论抬头。在此情况下,游资疯炒大蒜而大蒜价格也大幅上涨,引起不少争议。
报道援引《金融时报》(FT)26日报道称:“在中国北京等大城市大蒜价格比今年3月份上涨了15倍以上。有些地区甚至上涨了40倍。”
报道表示,有分析认为,在中国大蒜价格如此暴涨的原因是首先供不应求,其次是囤积现象。去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蒜价格暴跌,因此很多农户今年没有种植大蒜。仅在中国去年大蒜种植总面积就减少了50%左右。而且随着最近有消息称大蒜有助于预防甲型H1N1流感,大蒜需求大增。杭州一所高中购买200公斤大蒜,每天中午都供学生吃。
报道进一步分析称,但《金融时报》指出,中国大蒜价格出现泡沫的根本原因像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投机”一样,有可能是因为传统的投机需求。摩根士丹利中国投资战略分析师娄刚分析称:“原先结伙在中国内其他城市炒房炒股,积聚了现金和信贷的那些人,把大蒜市场视为下一个目标。”娄刚指出:“你需要一座仓库,大量现金,几辆卡车。就靠这些运作。基本上,你要做的是设法掌握尽可能多的大蒜,然后哄抬价格。把大蒜从一座仓库转移到另一座仓库,你就能赚上几百万美元。”实际上,在北京南部的新发地农产品市场上,由于财力十足的投机势力大量买进大蒜或直接找到农场进行预购,导致北京的大蒜价格上涨10倍。另据悉,山东等中国的大蒜生产基地也热衷于炒蒜,因此这些地区的现金提款机已经取不出钱。
报道进一步强调,中国政府也发现“大蒜泡沫”有些不同寻常后,开始采取措施。大蒜需求暴增是因为大蒜对健康有利,因此中国政府开始强调大蒜并不是万能药。中国政府宣传大蒜确实具有杀菌功效,但能否预防和治疗甲流,从科学上还没有得到验证。
最后,相关报道则表示,中国大蒜价格暴涨让美国的蒜农大发横财。此前美国蒜农与中国产进口大蒜展开激烈竞争,看到中国的大蒜价格上涨,笑得合不拢嘴。
端木先生赘尾:
日前国内某“御用”经济学家在亚洲金融年会上,高唱:“只要粮食价格稳定,不会发生通货膨胀”的论调。似乎是对大蒜价格暴涨的某种警告,又似乎是对农作物产品(主要是粮食)赋予某种经济杠杆平衡功能,但事实上,重商主义者的罪恶在于将无辜的农产品纳入“藏污纳垢”的流通经济当中。将其绝对市场化的同时,又将“替罪羊”的角色分配给了粮食等“血汗之物”,并“永远”忽视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永远忽视工商业对农业的结构性掠夺。农业沦为现代经济架构中的“大奶”,被长期打入冷宫,一遇到“宫廷政变”,危机来临,则被拉出“祭天”。此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是以,管子再世,当痛不欲生;孟圣复活,必欲哭无泪也!!!